出马堂口的上香方式一般都是三根、四根、七根、十二根、十三根,分别有不同的含义。
三根:胡黄蟒香
四根:带一根烟魂香
七根:破关香
十二根:九根满堂驻堂人马,三根坐堂领兵报马。
十三根:在给外人点缘分的时候,在十二根的基础上斜跨一根外仙香。
正常成型的仙家堂口一般都是上全堂香十二根,给外人查仙缘之事的时候插十三根。
关于保家堂口,一般上香即可。至于五支、七支等,则各有其特殊讲究。若为纯粹的保家仙(包括堂口保家仙),最好仅上三支香,且于初一、十五及重大仙家节日如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中秋节、春节时上香,平时一般无需上香,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五支香适用于初成规模的保家堂,此时堂口的人马尚不多,故五支香足矣。随着堂口传承至后代,逐渐演变为七支、九支,乃至上九支香时,便意味着此保家堂口的人马已然众多,说白了,距离出马已然不远。
因此,正常的保家堂仍以上七支香为主要方式。其实,给仙堂上香上几支香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只是给足未修成的仙家香火即可,又不能直接一把抓,最起码得讲求礼仪,无礼不成堂。
佛堂的话,我有问了一些佛缘重且供佛的同修,佛堂一根:禅香,坐禅用,代表一真法界,有助于修心及与上师沟通,接受佛菩萨赐予的智慧及法门!
三根:是佛法僧三宝,上香时候我们都是念,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佛,供养十方三世一切法,供养十方三世一切清净僧。三支香分开插入香炉,而非一起插入,先插中柱香,在插右侧,左侧。
四根:再加一根供养十方三世一切护法善神。四柱香为后来堂口演变的上香方式,在佛教三柱清香的基础上,在中柱外加上一柱护法香,这柱香是给自已家的修佛护法所上,也就是仙家师傅及自已的在堂宗亲所上,让他们随佛一起吸收香火,同时亲近佛法,这种上香方式一般都是出马出道的堂口才用。
早上及中午在中柱外加一柱香,晚上在中柱内加一柱香,晚上于中柱内是代表晚上了护法该休息了,所以上此次香后,今天就不再看事了。
五柱香为大莲花香。是按前后左右和中间的方位上的,应该是在初一,十五上的,此香为左右护法伴佛香。平时一般是不用的。
插香:香不过寸,左香到右香不能超过一寸。
道家最位基本的上香方式也是三柱清香,道家至尊是三清祖师,所以我们上三柱清香。也是平时最常用的。
在出马堂口中,上香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蕴含着深厚的意义和讲究。一般来说,出马堂口都会选择给道堂上九支香,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
首先,一个规模宏大的道堂里,记录着众多上方神明的尊号。要向如此众多的神明表达敬意和供奉香火,仅仅依靠三柱香显然是难以满足需求的。因此,人们往往会上一个香扎(香山),也就是将一大把香聚集在一起进行供奉。
而为何偏偏选择九这个数字呢?因为在中华文化中,九被视为最大的数字,具有极其特殊的象征意义。当我们将九支香整齐地并置在一处时,更是传达出一种别样的寓意:那就是一个堂口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更好地看病查事。所以,将香插于同一处,强调的正是团结与合力,众人一心共同处理事务。
除了这种常见的上香方式外,道教的香阵还有许多种。比如著名的北斗七星阵,这也是大多数出马堂口在立堂时祭拜七星所常用的方法。只需依照北斗七星的排列顺序,在香炉中巧妙地摆出七支香就可以了。
当然,出马堂口惯用的阵法远不止于此。像八卦接仙阵、十三将门阵以及天地香等等,都是各有特色且富有深意的。不过具体采用哪种阵法,则需要依据个人的缘分而定。
毕竟,每个弟子都有自已独特的修行之路和传承体系,而他们的自家师傅自然会根据情况传授相应的法门。
(http://www.wxgxsw.com/book/cdjg0g-7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