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粮食和稻草
郭冬冬眼睛一瞪,“你说什么?”
庄大福连忙摆手解释,“我就烧了一点点。”
郭冬冬松了一口气,“下次说话一口气说完,差点把人吓死。”
“是,是”,庄大福连连点头,他又看向宋婉清,“这之后村里人对我都变了个态度,还主动帮我制米,不然我也不会这么快过来。当然,我清楚,他们只是怕我鱼死网破,自己拿不到钱罢了。”
他满面愁容,“本是为了回报恩情,却成了如今这副两相对峙的局面,我……唉……太失败了……”
“人生在世,逃不过一个“利”字,“利”字一沾,亲人手足都能为之撕破脸,更何况和一群并无血缘的“恩人”了。”
郭冬冬拍了拍他的肩膀,“就是因为你做的已经很好了,才被人欺负,俗话说得好,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你对别人于心不忍,不如想想他们为什么舍得为难你。”
宋婉清颇为惊讶地看了一眼郭冬冬。
郭冬冬挺直脊背,洋洋得意。
要论安慰人,那他论第二,就没有人敢称第一。
他出去收货的时候,可经常能遇见很多货主为了抬高价格,对自己大倒苦水,说自己多么多么不容易。
这个时候,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或宽慰、或陪骂、或倾听,只有说到货主的心坎里,才能以最低的价格拿下货物,甚至,有的货主会觉得遇到了知己,白送给他。
这,就是嘴皮子的功夫。
庄大福显然也被他说到心坎去了,脸色缓和了不少,“不提这些糟心事了,粮食我已经找人称好了,一共三千五百斤,就按照当初商议好的价格,一共是二十六两五钱。”
和宋婉清预料的差不多,她从怀中取出银子,交给庄大福。
庄大福清点后,看着银子,眼中隐隐有激动的神色,他朝宋婉清拱手,“粮食就在外面,我让村里人看着呢,还有稻草我也带来了,烦请郭兄弟和我走一趟吧。”
“成。”
郭冬冬点头。
三千斤粮食,驴车一共来回拉了十趟,稻草拉了五趟,好在郭冬冬家离谷口很近,只花了半个时辰。
两人在谷口送别庄大福,“你日后做什么打算?”
“还是干老本行,去城里帮人做工”,庄大福目中含泪,朝两人挥手,转身离去。
两人也往山谷中走。
郭冬冬一想到那么多粮食,就从内而外的感到高兴,他摸了摸下巴,道:“这粮食不急着卖,我觉得还是等等为好。”
“我也是这样打算”,宋婉清点头。
现在所有人都等着进城,现在卖只会压低价格。
她不准备卖高价,但也得卖一个适当的价格才行。
两人商量好后,宋婉清便回去了。
稻草太多,得回去用驴车来拉。
三个孩子坐在书桌上,认真听着萧在山讲故事,听得津津有味。
朱宝在旁笑道:“小萧,我觉得你现在真有几分教书先生的样子了。”
许万里似乎是想到了什么,道:“我看山谷中可有不少的孩子呢,萧兄弟若是愿意,倒是可以开办一个小学堂。”
萧在山放下书册,思索片刻,还是摇了摇头,“孩子多了,难免会吵,我怕会影响到书元他们。”
毕竟当初是他以此为条件换粮食的,总不能现在有了粮,就翻脸不认人了。
“你不必有所顾虑,想办就办,正经的学塾也不会只有三个人,不过人多的确会吵”,宋婉清走了进来,顿了顿,又道:“这样,你可以挨家挨户去问问谁家孩子想学,若是能借用房子,就可以免除费用,一天不用太久,一个时辰足以。”
朱宝一拍手,“我知道了,就按宋姑娘说的办,小萧,你若是担心会影响书勇他们的话,可以教完其他孩子再回来教他们,这样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萧在山眸光发亮,这倒的确是个好主意。
林书勇扯了扯他的袖子,贴心道:“萧先生,我们和其他人一起学就行,教两遍你会累的。”
张昌平站在凳子上,手舞足蹈,“对,而且我们还可以认识新的朋友!”
张伯一巴掌拍在他的头上,“坐没坐样,站没站样,你给我老老实实的!”
张昌平捂着头,委屈的坐了回去。
宋婉清忍不住莞尔,“就按孩子们说的做吧。”
萧在山感激地看向她,“多谢宋姑娘。”
宋婉清摆手,吩咐石头和宋白青牵着驴车去拉稻草回来,自己则和张伯几人去外面搭草棚。
萧在山几人则出了门,去忙活学堂的事情了。
为了过冬考虑,说是草棚,实际上还是要用到黏土砖的,只不过所需不多。
搭草棚,还需要木头。
砍树的活,自然是落在了许万里身上。
宋婉清用铁锹在地上挖出柱坑,沈春芽和顾盼儿则去采摘白茅了,宋喜歌带着孩子们,帮着和泥。
一整个下午的时间,一行人都在忙着搭草棚,速度还真不慢,草棚的大框已经出来了。
晚饭是沈春芽做的,南瓜粥,搭配土豆丝,简单营养。
正吃着饭的时候,萧在山几人回来了,每个人都兴致缺缺,完全没有走的时候那种欣喜感。
陶婆婆从山洞内走出来,看见他们这副模样,心里一沉,“是没有人愿意让孩子读书?”
朱宝烦躁的抓了抓头发,“那些人一听我们的来意,就笑个不停,说什么饭都吃不起了,哪有钱读书,嘲笑我们想赚钱想疯了。”
他大大咧咧往洞口一坐,“我看此事是行不通了,咱们还是另寻赚钱的法子吧。”
郑文森小声嘀咕,“说实话,我觉得他们说的挺有道理的。”
朱宝瞪他,“你到底是和谁一伙儿的?”
郑文森耸耸肩,和吕璐一起回山洞了。
萧在山叹口气,沉默着没有说话。
“萧大哥,你既然想让他们花钱,就要让他们知道从中能获得什么好处”,宋婉清提点道。
萧在山这人聪明是聪明,但许是读书人的通病,不圆滑,也不懂得变通。
(http://www.wxgxsw.com/book/fcigad-19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