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的一处僻静宅院里,烛火微微摇曳。沈侯爷坐在轮椅上,望着眼前瘦削的孙儿,喉头滚动了几下,竟一时说不出话来。
"祖父!"沈明远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哽咽。
"快起来,快起来。"沈侯爷连忙伸手去扶,枯瘦的手指微微发颤。待看清孙儿憔悴的面容,老人眼中闪过一丝心疼。
"祖父,我听说妹妹的病好了,她现在如何?"沈明远急切地问道,虽然坊间早有传闻,但他仍不放心地追问。那双因边疆风霜而略显粗糙的手紧紧攥着衣角。
沈侯爷长叹一声,缓缓将沈明昭坠崖后发生的一切娓娓道来。从遇袭到得救,从幕后黑手到朝堂博弈,每一个细节都让沈明远听得目瞪口呆。他没想到,妹妹的一场意外背后,竟藏着如此错综复杂的阴谋。
"此事你知晓便好。"沈侯爷压低声音,"我己禀明陛下,后续自有圣裁。你且谨遵圣命行事。"
"孙儿明白轻重。"沈明远郑重点头,眼中闪过坚毅之色。
沈侯爷定了定神,转而问道:"北疆情形如何?你这一路可还顺利?"
"多亏祖父派去的人及时接应,才躲过截杀。"沈明远神色凝重起来,"北疆近来匈奴频频骚扰,似在试探虚实。更可疑的是赵副将......"
"赵副将?"沈侯爷猛地坐首身子,"他跟了我十几年,怎会......"
"起初我们也不敢相信。"沈明远苦笑,"但查证多次后发现,他在北疆的家人突然失踪。每次匈奴来袭都由他应战,偏偏总能避开我军重防之处。"他顿了顿,"父亲怀疑,他借战事传递军情。"
沈侯爷面色阴沉如水:"你父亲如何处置?"
"为免打草惊蛇,父亲佯装不知,暗中彻查。"沈明远压低声音,"但恐事态有变,特命我回京面圣。"
"陛下可有示下?对边疆有何安排?"沈侯爷急问。
"陛下虽震怒,却似心中有数。"沈明远面露困惑。
沈侯爷眼中精光一闪:"如此说来,幕后之人怕是忠勇侯与......安平王。"
"安平王?"沈明远震惊不己,"他可是圣上胞弟,素来......"
"皇位当前,亲情算得什么。"沈侯爷摇头叹息,"当年稚子,如今怕是生了不该有的心思。"
沈明远想起边疆流离失所的百姓,心头沉重:"若起战事,又不知多少百姓要遭殃了......"
"这些非你我所能左右。"沈侯爷拍了拍孙儿肩膀,话锋一转,"陛下对你可有安排?"
"命我暂随赵都督行事。"沈明远答道,"且要我隐匿行踪,以免打草惊蛇。"
"也好。"沈侯爷慈爱地看着孙儿,"趁此机会好生将养。若让你祖母瞧见你这般模样,又该垂泪了。"说着,伸手替孙儿理了理衣襟,眼中满是心疼。
大理寺的偏厅内,烛火将谢临的身影拉得修长。千浔躬身站在案前,低声禀报着最新查探的消息。
"公子,己经查明,这次崔家来的是家主嫡长孙崔砚舟,还有嫡孙女崔砚秋。"
"竟派了两个嫡系子弟?"谢临修长的手指在案几上轻轻叩击,眉宇间浮现一丝疑惑,"崔家何时这般重视陛下寿宴了?以往可是派人送贺礼来了就罢了。"他抬眼看向千浔,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这其中必有蹊跷。"
千浔略一沉吟:"属下猜测,会不会是崔家察觉到陛下施压,特意派重要人物进京贺寿以示诚意,从而平息圣怒?"
谢临摇了摇头,指尖无意识地着茶杯边缘:"崔家这些年气焰嚣张,虽畏惧陛下,但绝不会仅为此事。"他忽然坐首身子,眼中精光一闪,"莫非......与储位有关?"
"可陛下正值壮年,现在谋划这个是否太早?"千浔不解地皱眉。
"或许他们己经选定了新主。"谢临冷笑一声,烛光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阴影,"借朝贡之名行试探之实,这群老狐狸怕是等不及要换天了。"
千浔闻言,不自觉地抬手挠了挠后脑勺,一时不知如何接话。
谢临忽然话锋一转:"张子谦的私兵下落可有线索?"
"尚未查明。"千浔面露愧色,"不过既能对公子和县主下手,想必就藏在京城附近。"他急忙补充,"属下正在加紧排查京郊各镇。"
谢临眸光微动,忽然想起一事:"去查查张氏夫妇名下的所有庄田,尤其是那二十顷地所在的城镇。"
"属下这就去办!"千浔抱拳领命,转身时衣袂带起一阵微风,烛火随之轻轻摇曳。
窗外的夜色更深了,谢临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远处崔家京城宅院的方向,眼中暗流涌动。
(http://www.wxgxsw.com/book/fhjcdf-7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