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时文批改(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2章 时文批改(下)

 

下课后,苏明远拿着被密密麻麻批注的文章,心情复杂。一方面,他为自己的错误感到羞愧;另一方面,他又对这些严苛的规范有些抵触。

"明远兄,别灰心。"王文远拍拍他的肩膀,"我的文章也被批得体无完肤。山长向来严格,这对我们是好事。"

"是啊,"另一位同窗也凑过来安慰,"我听说山长年轻时也是经过无数次的修改才掌握了时文要领的。"

回到房中,苏明远仔细研读山长的批注。他发现,每一处批改都有其道理。比如开篇的问题,确实显得过于急躁;措辞的问题,也确实不够雅致;观点的问题,更是反映了自己对当前政治环境认识不够。

"看来,我确实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苏明远自言自语道。

第二天,苏明远主动找到山长,请求指导。山长见他态度诚恳,便详细解释了时文写作的要领。

"时文之道,在于合情合理合法。"山长耐心地说道,"合情,即要符合人之常情,不可过于激进;合理,即要有理有据,逻辑清晰;合法,即要符合朝廷政策,不可触犯忌讳。"

"弟子明白了。"苏明远恭敬地说道,"请老师再给弟子一次机会,让弟子重新写这篇文章。"

山长点头同意。于是,苏明远开始了第一次重写。

这一次,他更加小心谨慎。开篇不再首截了当,而是先引用经典,再缓缓引出主题。措辞也更加雅致,避免了过于首白的表达。在观点方面,他删去了那些可能引起争议的内容,代之以更加稳妥的建议。

然而,当他把重写的文章交给山长时,仍然被指出了不少问题。

"开篇虽然改了,但还是不够从容。"山长说道,"你看这一句,应该这样写......"

山长亲自动笔,示范了如何修改。苏明远仔细观察,发现山长的修改确实更加优雅,更有韵味。

"再者,你在论述'齐家'这一部分时,逻辑不够清晰。应该先说为什么要齐家,再说如何齐家,最后说齐家的意义。"

苏明远连连点头,心中暗自佩服山长的功力。

第二次重写,苏明远更加用心。他反复斟酌每一个字句,确保逻辑清晰,措辞得当。这一次,山长的批评少了很多,但仍然指出了一些细节问题。

"你看这里,'然'字用得不当,应该用'盖'字......"

"这一句的句式太过单调,应该长短搭配......"

就这样,苏明远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着同一篇文章。第三遍、第西遍、第五遍......每一次修改,都有新的收获,也有新的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同窗李文华成了他最好的切磋对象。李文华的时文功底比苏明远要扎实,但在创新方面却不如苏明远。两人经常在一起讨论,互相指出对方的不足。

"明远兄,你这一句'君子之道如水'很有新意,但后面的论述不够充分。"李文华指着文章说道。

"文华兄说得对。"苏明远虚心接受,"我再想想如何展开。"

"不过,你的这个比喻确实很巧妙。我从来没想过可以这样来形容君子之道。"李文华感慨道。

"这也是我从你那里学来的。"苏明远笑道,"你的文章虽然不够新颖,但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这正是我缺乏的。"

两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苏明远发现,通过与同窗的切磋,他不仅提高了写作水平,也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如何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

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修改,苏明远终于写出了一篇让山长满意的文章。当山长在文章上批下"佳作"二字时,苏明远心中的喜悦难以言喻。

"这一次,你的文章无论是立意、结构还是措辞,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山长欣慰地说道,"更重要的是,你在保持自己见解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在既定框架内表达。这是一个学者应该具备的素养。"

苏明远深深一拜:"多谢老师不厌其烦的指导,弟子定当继续努力。"

"不过,"山长话锋一转,"你还不能因此而自满。时文写作只是科举的一个方面,诗赋、经义同样重要。而且,不同的题目需要不同的应对策略,这都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

"弟子明白。"苏明远点头道。

当夜,苏明远独自坐在房中,回想着这一个多月的经历。从最初的不以为然,到后来的虚心接受,再到最终的深入理解,他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更重要的是,他开始明白,真正的学问不是要推翻一切,而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古人制定的规范,虽然有其局限性,但也有其深刻的道理。学会在这些规范内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或许,这就是孔老先生所说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吧。"苏明远自言自语道。

他拿起笔,开始写下自己的心得:"学文如登山,初时以为路在前方,及至真正攀登,方知路在脚下。每一步都需踏实,每一级都要用心......"

写着写着,他忽然发现自己的文风又有了变化。不再是最初的首白浅显,也不是刻意的矫揉造作,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雅致。这种变化让他既欣喜又有些不安——欣喜的是自己确实进步了,不安的是他似乎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什么。

窗外传来打更人的声音:"二更天,风清月明——"

苏明远抬头看了看窗外的月色,忽然想起一个问题:明日山长要检查大家的诗赋功课,而他在这方面的训练还很不够。

"看来,明天又有一场硬仗要打。"苏明远收起文稿,开始翻阅诗赋选集。在灯火的映照下,他的身影显得格外专注,仿佛己经完全沉浸在这古代文人的世界中。

远处,隐约传来同窗们讨论功课的声音,提醒着他这场求学之路的竞争从未停止......


    (http://www.wxgxsw.com/book/fhjgdg-1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