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乡试倒计时(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7章 乡试倒计时(下)

 

"老师,"苏明远鼓起勇气问道,"如果为了迎合考官而放弃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做对吗?"

山长沉默了良久,脸上露出复杂的表情。"明远,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很尖锐。"

老人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院中的梅花:"老夫年轻时也有过同样的困惑。但经过多年的思考,老夫认为,在当前的体制下,适当的妥协是必要的。"

"为什么?"苏明远追问道。

"因为只有先进入体制,才有改变体制的可能。"山长转过身来,目光深邃,"如果连门都进不了,又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番话让苏明远陷入深思。他开始理解,为什么张叔夜要强调政治智慧,为什么山长要求务实可行。在这个时代,纯粹的理想主义往往行不通,必须学会在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路径。

"我明白了,老师。"苏明远点头道,"我会调整自己的思路。"

山长欣慰地点点头:"很好。记住,科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为民造福,为国效力。"

告别山长后,苏明远回到房中,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法。他意识到,自己在追求学术纯粹性的同时,也要学会政治的现实考量。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而是要学会更巧妙的表达方式。

接下来的几周,苏明远按照山长的建议,重点加强了策论的训练。他不再追求标新立异,而是着重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写一篇策论,他都会反复思考:这个建议是否可行?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下是否会被接受?

这种训练让他的策论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同时也让他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失落。他似乎正在失去什么珍贵的东西,但又不得不这样做。

春节过后,离乡试只剩下不到十天的时间了。苏明远进入了最后的准备阶段。他调整了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调节了饮食结构,确保身体状态;还按照张叔夜的建议,准备了考试用品和路上的干粮。

最后一个晚上,山长为即将赴考的学子们举行了送行宴。在烛光摇曳的讲堂里,师生们围坐一桌,气氛既温馨又凝重。

"诸位弟子,明日便要启程赴考了。"山长举起酒杯,声音有些哽咽,"老夫在此祝愿尔等马到成功,金榜题名。"

"谢老师栽培之恩!"众学子齐声应道,纷纷举杯。

酒过三巡,山长又取出一个锦囊,递给苏明远:"明远,这是老夫为你准备的临别赠言,到了考场再看。"

苏明远恭敬地接过锦囊,感受着其中的重量,心中涌起一阵暖流。

宴席散后,苏明远独自回到房中,最后一次检查行囊。笔墨纸砚、换洗衣物、干粮药品,一切都准备就绪。

他坐在书桌前,提笔写下一段文字:

"明日启程赴考,心中既兴奋又忐忑。回顾这两年多的求学历程,从最初的懵懂无知,到如今的胸有成竹,每一步都离不开师长的悉心指导和同窗的友善帮助。

无论明日结果如何,我都要尽己所能,不负所学。若能金榜题名,自当勤政爱民,报效国家;若名落孙山,也要继续求学,不改初心。

夜深了,明日便要踏上新的征程。愿天佑我这颗求学之心,愿前路虽难但步步光明。"

写完这段话,苏明远感到内心前所未有的平静。他知道,无论明天的考试结果如何,这段求学经历都己经深深地改变了他。他不再是那个初来时代时的懵懂青年,而是一个真正融入了这个时代的读书人。

这种改变既让他感到满足,也让他隐隐不安。但此时此刻,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明天的考试,是那个可能改变他命运的机会。

窗外传来打更人的声音:"五更天,天明——"

苏明远收拾好行囊,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脑中不断浮现着这段时间学习的内容,想象着明天考场的情景,思考着可能遇到的题目。

不知不觉中,天色己亮。新的一天开始了,也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考验开始了......


    (http://www.wxgxsw.com/book/fhjgdg-11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