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我就离开了客栈,我记得姑姑家住在保定府富昌乡小汲村,位于保定西南方向,今天早点走,一天就可以赶到。我买了一些干粮,还买了一个水袋,就要出发了。
燕赵大地地势平缓,沿途大多是农田,此时是深秋,清晨还有点冷。我从家里出来那天穿的也不多,所以只能加紧脚步,让自已不那么冷。走了一阵,太阳一晒,似乎也没有那么冷了,我找到一条小河,把水袋灌满,又继续上路。一路上还好一直有人在指路,遇到好心的赶车人还顺了我一程,到了保定天色已经暗了。
在涿州住店一晚我本就觉得很贵了,可保定一晚更贵,如果要吃饭,这个价格我难以承受。可如今世道也不太平,我又是个没出过远门的人,只能委屈一下我的肚子,尽量把钱省下。
终于又熬过了一晚,昨天太困了睡得太死,早晨街上热闹起来才把我吵醒。简单洗漱了一下,我去街上填一下肚子。
从小在皇庄里长大的我,虽然会经常跟着大伙去赶集,可在保定见到的美食,是我之前从来没有吃过的。
驴肉火烧、牛肉罩饼、定州焖子、曲阳烧饼、督亢面、白运章包子……众多美食让我看花了眼。看着诸多花样的食物,我还是犯了难。在外不可轻易露富,何况我还是个小孩,更容易被人盯上,所以我挑了几个便宜的,这也是我这么多年以来吃的最好的一次了。
于是我继续上路,赶在傍晚之前到达了姑姑家。姑姑一家小有财产,家里的两个表哥都已成家。她在当地还有一些土地,日子要比我家强太多,今夜我突然来访,姑姑虽然有些惊讶,但眼看天色已晚,招呼了我吃了顿饭,安排我歇息了。
小屋子里有一盏灯,我奔波了这么多天,终于有机会可以打开铁盒,看看仲先生的书里面留下了什么。我先打开仲先生的日记,看一看里面的内容。
这日记是从仲先生进入淮军开始写的,淮军最初的四个营是由李鸿章通过张树声进行收编安徽本地已有的团练形成的,分别为铭字营、树字营、盛字营和庆字营,仲先生和祝青当年也是一齐加入了树字营。
我继续往下看,里面还描写了他当年训练的内容以及一些日常部分。仲先生虽然早年间也念过几年私塾,但是因为家道中落以及当地匪患不断,他在十岁左右就不念书了,所以他认识的字并不多。后来随着加入淮军,淮军内部有一套培养的计划,让普通士兵跟着识字认字就成了他们白天训练完以后的夜课。
开展教育,并不是因为湘军或者淮军家底殷实,在彼时的环境下,传统中国士兵的长枪大刀已经逐渐被火器淘汰。而火器的发展以及杀伤力的提高,必然伴随着科学、数学里、物理等基础学科的进步与发展,以及伴随着新式火器衍生的军事学、工程学以及战场救护。大清被洋人踹开国门,就是因为战斗力没有跟上,并且士兵和将领的战术素养不如洋人,所以才导致了重大的失败。另一方面,夜间学习可以很好的消耗士兵的精神和体力,白天训练搭配夜间学习,使得营啸或者暴乱事件不容易发生,这对于军队的维护也至关重要。
仲先生因为有些基础,再加上比较好学,很快就从普通的士兵变成张树声的勤务兵。这段日子也是他人生中最简单最充实的人生。
(http://www.wxgxsw.com/book/ichcff-1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