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查尔斯·戈登,曾帮助朝廷建立洋枪队并参与平定太平天国的战役,战斗结束后被朝廷授黄马褂。他在听说大清准备同沙俄开战后,马不停蹄赶往北京,面见了太后及皇帝。
戈登表示,他这次来,就是为了帮助大清对抗沙俄。英国方面告知他,作为一个英国人,不可以参与到此次事件,但是这位戈登先生表示,他宁愿放弃英国人的身份,也要来帮助大清。太后和皇帝闻言大喜,大加赏赐后赶忙询问他这位“忠臣”对于局势的看法。
戈登认为,大清皇室在北京必然不安全,不如尽快迁居内地,然后组织全国兵力和沙俄进行战斗,只要沙俄无法速胜,则沙俄必不可能战胜大清。
两宫太后听闻此言沉默不语,皇帝的脸色也不好看,将戈登引荐到紫禁城的李大人一看情况不妙,便找了个借口,领着戈登退朝了。
李大人看着眼前这个老外,他脸上的神色阴翳,眼神飘忽。他想到了二人曾共同在上海周边剿灭太平军,那个时候他们是何等的意气风发!虽然在面圣之前李大人就和戈登谈论过如今中国的局势,可他还是没想到两宫太后对于迁都根本不能容忍。或许是上一次皇室集体“北狩”的经历还历历在目,或许是两宫太后认为迁都有伤国体,或许是外国人不懂中国国情···总之李大人的心里并不太在乎身边这个曾经的昔日战友,他在乎的只是日后他自已在朝廷里面能否再享荣宠。
“迁都之事,绝不可再议,国都乃国之根本,不可妄动。盛京是祖宗的龙兴之地,现在让你李鸿章去守卫,要是从你手里丢了,你该当何罪?”听得太后在珠帘之后的声音传来,李大人跪着的身躯开始微微颤抖,冷汗直冒。
“回禀太后,皇上,微臣认为,事到如今,左宗棠对俄国开战的言论绝不可行!他这是弃国弃家,不顾皇室威严和百姓的言论,臣请治左宗棠的罪,并令曾纪泽尽快同沙俄开启谈判,以平息我大清和沙俄的纷争。”李大人颤颤巍巍说完这几句,他感觉浑身的力气被抽干,此时额头的汗水流进他的眼珠,蛰得他眼睛生疼。他想用衣袖擦一擦汗水,可他一动也不敢动,只能勉强撑在地上,维持着这样一个辛酸的状态。
时间不知过了多久,李大人什么声音也没听到,他只听到自已的心跳声和汗水滴落下来的声音。他的眼睛还是那么疼,但是比起眼睛的痛感,他现在的内心,凉了半截。
“李爱卿,哀家平素也知你忠贞为国,今日就准你所奏,尽快处理伊犁之事。”
此时正值11月,左大人不顾身体和天气,快马加鞭往北京赶路。他原本听说朝廷准备同沙俄沙俄开战,便写调令命亲兵尽快赶赴张家口,同时催促车驾加快行动。几天后,他在收到朝廷准备和谈的消息后,捶胸顿足, 连连叹息。他万万没想到,本来可以一举收回失地,重振大清雄风的伟大战略规划,就这样胎死腹中。远在圣彼得堡的曾纪泽,经过十个月的努力,终究还是没能签回一份完全收回伊犁的条约。虽然新的条约相比崇厚签的那一份,已经争取回一些利益,但是这终究还是一份屈辱的、不平等的、丢失国土的、令人遗憾的条约···
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法军偷袭福建水师和马尾船厂,闽、浙形势紧张,朝廷启用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州军务。左大人此时早已年迈不堪,但他仍想要亲自率领船队救援台湾,后被部下劝阻。他在听闻澎湖丢失,肝病复发,气血不稳,以致口吐鲜血。随着前线战事不利,他的病情日渐沉重,心情更加烦闷。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左大人听闻朝廷同法国签订条约后,病情更加严重,当年9月5日,病逝于福州,享年73岁,朝廷追赠太傅,予谥“文襄”!
(http://www.wxgxsw.com/book/ichcff-6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