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被围攻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86章 被围攻

 

网络的反应更为直接,流量的爆发往往就在不经意间。

很快,这些报道链接被疯狂转发,评论区以惊人的速度堆积。

“终于有专家敢站出来说大实话了!什么饿死癌细胞,害死我大伯的就是这个!!”

“说起来有些搞笑,癌细胞没有被饿死,先被饿死的竟然是自己。”

“看完一身冷汗,昨晚刚熬到三点追剧,冰箱里还有半盒炸鸡……”

“陆医生说的精准剥离太牛了!希望这样的医生多一点!”

“那个关于靶向药的大实话真是振聋发聩!我爸当时就非要卖房试那种天价药,还好被劝住了。”

“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医生!敢说真话,有本事!”

“陆主任要小心啊,千万不要去高楼天台什么的,男孩子在外要保护自己。”

当然,在众多评论中,偶尔也夹杂着微弱的不同声音。

“说得轻巧,熬夜加班是我想的吗?”

“靶向药再贵也是希望啊…”

“你们懂什么,这些都是科学千锤百炼,反复验证的结果。”

“陆主任一家之言,根本不能代表全部事实,这不准确。”

尽管反对声不小,但瞬间就被更汹涌的赞同和支持淹没了。

陆离的名字和“癌症误区”、“年轻人健康”等词条,迅速捆绑着冲上了本地热搜榜的前列。

与此同时,办公室的电话开始此起彼伏地响起。

宣传科的小刘气喘吁吁地跑进来,一脸又惊又喜:

“陆主任!电话…全是找您的!有电视台想约专访,有报社要深度报道,还有…还有几个外地的患者家属电话咨询,都打到我们行政楼总机了!”

他手里捏着一张记满了电话号码和媒体名称的纸条,微微颤抖。

陆离看着小刘递过来的那张密密麻麻的纸条,又瞥了一眼电脑屏幕上还在不断跳动攀升的评论数和热搜排名,眉头深深地拧成了一个疙瘩。

那预料中的麻烦感,如同冰冷滑腻的触手,已经清晰地缠绕上来。

他感到的不是成名的喜悦,而是一种被骤然抛入风暴眼的沉重,他一个当医生的,只想做好手术啊!

窗外,城市的喧嚣隔着玻璃传来,此刻听在耳中,却像一种模糊而嘈杂的预兆。

然而,风暴的酝酿比陆离预想的更快、更猛烈。

巨大的关注度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带来赞誉的同时,也精准地刺痛了一些暗处的神经。

就在电视台报道引发的热潮尚未平息的第二天上午,一段未经剪辑的手机偷拍视频,突兀地在几个本地热门论坛和短视频平台冒了出来。

拍摄角度刁钻,画面晃动,声音也有些嘈杂,但能清晰地辨认出是陆离和采薇在会议室的场景。

视频聚焦的,正是陆离在回答第三个问题时,痛斥“饿死癌细胞”谬论和某些“天价神药”营销的那段话。

然而,这段视频被恶意剪辑了!

关键的、关于“需要基因检测匹配”、“有明确适用人群”、“存在耐药性”等严谨的前提说明被悉数剪掉。

留在画面里的,只剩下陆离那因激动而略显严厉的面容,以及被放大的、听起来极其刺耳的片段:

“(靶向药、免疫治疗)绝非‘神药’!…盲目追求‘最贵最新’,忽视规范化的综合治疗(手术、放化疗),往往是人财两空!”

“(对偏方秘方的盲目信任)耽误了正规治疗的最佳时机…这样的悲剧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视频的标题更是充满了煽动性和火药味。

《大平医院专家陆离炮轰抗癌新药:天价神药=人财两空?》

《陆离医生:用靶向药、免疫治疗是盲目追求?耽误治疗谁之过?》

《大平癌症中心专家建议:得了癌症不要过度治疗,难道要我们听天由命?》

这无异于在滚沸的油锅里浇下了一瓢冰水。

视频的传播速度快得惊人。

那些原本就对高昂抗癌药费充满怨气、或是在治疗中经历过挫折的患者及家属群体,瞬间被点燃了。

评论区迅速被愤怒的浪潮淹没:

“什么意思?合着我们倾家荡产买药救命是‘盲目’?是‘人财两空’?”

“专家站着说话不腰疼!不用新药,难道等死吗?手术化疗能救所有人?”

“他是不是收了传统治疗方式的钱?故意打压新疗法?”

“这种医生懂不懂病人的绝望?他有什么资格指责我们寻求希望?”

“要求陆离公开道歉!向所有使用靶向药、免疫治疗的病人道歉!”

一些情绪激动的网友甚至开始人肉陆离的信息,大平医院的官网和官方社交媒体账号下也涌入了大量质问和攻击性的留言。

更让陆离心头发沉的是,他注意到几个平时颇为活跃、认证为“XX健康管理公司顾问”、“XX疗法推广者”的账号,也在不遗余力地转发这段剪辑视频,并配以极具误导性的评论,

诸如“传统医学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发声了”、“警惕专家打压医疗创新”云云。

癌症中心办公室里,气氛格外凝重。

赵爽看着手机,两根纤细的手指来回划动,气得脸色发白:

“太卑鄙了!这完全是断章取义!陆主任明明不是这个意思!”

虞二姐也忧心忡忡:“队长,好几个正在用靶向药的老病人和家属刚才都悄悄来问我了,话里话外都是不安…”

虽然医护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也反复跟病人说过,但是医护们这点力量跟极具煽动性的媒体们比起来,到底还是差了不少。

宣传科的刘科长几乎是冲进办公室的,额头上一层细汗,

“陆主任!舆情!舆情有点失控了!院办电话被打爆了,都是来质问的!

还有几家之前联系想采访您的媒体,现在也改口风了,说要请您回应‘争议’…”

他手里拿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舆情简报,上面布满了刺眼的红色标注。

陆离沉默地接过简报,目光扫过那些被特意标红的、充满戾气的评论。

他脸上没什么表情,但下颌的线条绷得很紧。

意料之中的麻烦来了,而且比他想象的更下作,更汹涌。

恶意剪辑的刀子,精准地捅在了医患关系最脆弱、最敏感的地方——对生的渴望与高昂代价之间的巨大鸿沟。

这把火,不仅烧向他个人,更可能烧伤本就脆弱的医患信任。

风暴中心的大平医院行政楼小会议室里,气氛一下子凝重起来。

院长刘文春眉头紧锁,手指烦躁地在光洁的会议桌上敲击着,发出单调的哒哒声,敲得人心头发紧。

宣传科刘科长、副院长冯伟刚,都面色凝重地围坐一旁。

投影幕布上,正定格着那段恶意剪辑视频里陆离最“刺耳”的画面。

“小陆啊,”刘院长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和压力,

“现在的情况,很被动。舆论发酵得太快,对我们医院声誉的影响很不好。网上那些言论,你也看到了,非常极端。”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向陆离,

“院里的意思,是希望你能尽快、主动地回应一下。发个声明,澄清本意,强调支持规范、科学的综合治疗,对于新疗法并非否定,只是反对滥用…措辞要严谨,要快!最好是今天下午就发出去,以你个人或者科室的名义都行。”

陆离坐在那里,背脊挺直,想了想道。

“老院长,各位,”他的声音不高,但异常清晰稳定,像手术刀切开组织般干脆,“发声明澄清,是必要的程序,我理解院里的难处,宣传科可以按流程准备。”

众人似乎松了口气。

“但是,”

陆离话锋一转,那平静的目光里骤然凝聚起一股不容置疑的锐气,

“仅仅发声明,解释‘我不是那个意思’,力量太弱了。谣言跑得太快,真相需要更强大的载体才能追上,而且需要直击要害。”

“你的意思是?”冯伟刚身体微微前倾,觉得这小子又会搞什么幺蛾子了。

“公开课。”陆离吐出三个字。

“就在我们院的学术报告厅。邀请媒体,尤其是最初报道此事、拥有公信力的‘山城眼’到场。

面向公众,尤其是患者和家属,做一次彻底的科普和澄清。主题就是:靶向药与免疫治疗——科学认知与理性选择。”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冯伟刚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是了然和隐隐的赞许。

陈荣藻则面露难色:“公开课?陈主任,这…风险是不是太大了?现场万一有人情绪激动…”

“风险在哪里都有,躲在声明后面,只会让谣言继续滋生,让更多患者陷入困惑甚至被误导。

只有在阳光下,把道理掰开了、揉碎了,用最扎实的证据讲清楚,才能真正穿透那些噪音。”

他看向刘文春,继续说道:“院长,我需要医院的支持,场地、设备、必要的安保预案。内容,我来负责,保证专业、客观、有据可查!”

闻言刘文春深深地看了陆离一眼,他看到了这位年轻骨干眼中那份近乎执拗的坚定和担当。

他沉吟片刻,手指在桌上重重一叩。

“好!就按陆离说的办!宣传科、院办全力配合,安保预案要做细!时间,”

他看向陆离,“你最快能什么时候?”

“后天上午。”陆离没有丝毫犹豫,“给我一天时间准备课件。”

“行!就后天上午九点!”老院长拍板。

决定一旦做出,整个医院的机器都围绕着这个目标高速运转起来。

陆离把自己关在了办公室里,隔绝了外界的喧嚣。

巨大的压力没有让他慌乱,反而像一块砥石,磨砺出他思维最锐利的锋芒。

他需要的不是情绪化的反驳,而是能粉碎一切谬误的重磅证据。

他面前的电脑屏幕上,十几个文献数据库的页面同时打开。

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敲击声密集如雨。

加上陆离脑海里自己的数据库,整理这些资料根本没什么难度。

PubMed、Cochrane Library、UpToDate…国际最权威的医学知识库被他反复检索。

关键词:“Targeted Therapy Resistance Mechanisms”(靶向药耐药机制)、“Immunotherapy Biomarkers”(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Cost Effectiveness Oncology Drugs”(肿瘤药物成本效益)…

一篇篇高影响力的论文被下载、研读、提炼。

他像一位严谨的侦探,在浩如烟海的医学证据中搜寻着最有力的子弹。

《Nature Reviews Cancer》上那篇关于EGFR-TKI耐药全景图的综述,被他重点标注——

癌细胞如何狡猾地通过旁路激活、表型转化等复杂机制逃脱靶向药物的追杀。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官方发布的关于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PD-L1表达检测的指南文件,被他截图保存,强调了检测的必要性和结果的解读。

更关键的是,他找到了《The Lancet Oncology》最新发表的一项大型真实世界研究数据,

文中清晰地展示了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未经基因检测筛选而盲目使用某种昂贵的靶向药,与基于生物标志物指导的精准用药相比,中位生存期竟然没有显著差异,但前者的治疗相关毒副反应和经济毒性却显著增加!

这份冰冷的数据,是对“神药万能论”最有力的回击。

他将这些复杂的科学证据,用最直观的图表、清晰的对比数据重新制作。

一张张幻灯片在他手中成型,逻辑严密,证据链完整,没有煽情,只有科学的铁律。

直到深夜,办公室的灯光依然亮着。

陆离还在忙碌,他将最后一份关于如何理性看待癌症治疗“价值医疗”(Value-Based Medicine)的总结幻灯片保存好。

窗外城市的灯火已经稀疏,但陆离的心中,那盏要用科学之光照亮迷雾的灯,却前所未有的明亮和坚定。

这场公开课,将是他最锋利的手术刀,剖开谣言,也试图缝合被撕裂的信任。

风暴的中心,他选择筑起一座理性的灯塔。

第三天上午八点半,大平医院最大的学术报告厅已是人声鼎沸。

能容纳三百人的大厅座无虚席,过道和后墙边也挤满了人。

扛着摄像机的记者、举着手机直播的主播、更多的是面色焦虑或带着探寻神情的患者及家属。

空气里弥漫着嗡嗡的低语、咳嗽声,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紧张和期待。

陆离站在讲台侧面的休息室里,透过门缝看着外面黑压压的人群,深深吸了一口气。

白大褂熨帖平整,映着他沉静的脸。

宣传科的刘科长最后一遍确认着麦克风和投影设备,声音有点发紧:“陆主任,都调试好了。安保也都到位了。您…准备好了吗?”

陆离点点头,没说话,目光扫过自己带来的厚厚一叠打印资料——那是他准备的所有原始论文和数据的备份。

他整理了一下并不需要整理的衣领,推开门,迈步走向那片喧嚣的海洋。

当他走上讲台,站到明亮的灯光下时,整个报告厅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有审视,有怀疑,有愤怒,也有期盼。

无数手机屏幕亮起,对准了他。

陆离没有看那些镜头,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然后打开了面前的笔记本电脑,

第一张简洁的幻灯片投射在巨大的幕布上——

靶向药与免疫治疗:科学认知与理性选择。


    (http://www.wxgxsw.com/book/iecchi-38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