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如初一脸平静的望着他,“师兄又何必卖关子。”
“师妹不妨猜猜看。”
贺知书闲闲的望着她,少年郎侧脸白皙流畅,只要他不说话,就是妥妥的一个文质彬彬的世家公子。
但他的行为举止又完全不似世族做派。
姜如初两世为人,也从未听说过有姓贺的世族,不过天下豪绅以及隐世家族何其之多,她没听过的更是不计其数。
他的行为举止洒脱不羁,与她相处从未端过任何世族公子的架子,十分的适应书院的日子,偏偏又对读书毫不上心。
贺知书身上矛盾的气质,以及旁人对待他忽视又忌讳的态度,种种迹象来看,便只有一种可能。
姜如初看了一眼他桌上纸笔,都是用的最普通的竹纸和最下层的狼毫。
她十分笃定的开口道:
“贺师兄,你们贺家是否曾经显赫过。”如今已经落魄。
曾经显赫,后来衰落的家族无数,但这样的家族即使再落魄,那也与一般的平民不同,总有一些底蕴在的。
贺知书闻言,脸上先是浮现一个怪异的表情,随即又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露出一个自嘲的笑容,低声道:
“师妹说的确实没错,我们贺家算是曾经显赫过吧......”
姜如初见自已猜对,也不想再继续戳人家的痛处,心下一叹。
她胡乱的安慰了一句:“师兄不必再想,起起伏伏不过寻常,什么显赫荣耀也都是过眼云烟.......”
她立即转移话题道:“听说这一次书院的前十名可以去参加什么说文会,也不知道是怎样的盛况?”
贺知书听她提到说文会,顿时换上了一副兴致缺缺的表情,瞥了她一眼道:
“你不会想去吧?这说文会有什么意思,一群读书人装模作样的博名声罢了......怪没意思的。”
这说文会,听闻是隔壁云川书院的弟子举办。
书院每旬有旬假,每年还有两次田假,五月和七月各放半个月,以便让学子回家帮家里事农桑。但实际上云川书院的弟子皆是出身富贵,少有家中务农的,因此这田假便有了举办说文会的说法。
而寻希书院的弟子在月试中排名前十的,也有资格受邀前去。
此时正好到了午间,书舍里“埋头苦读”的一众师兄师姐们终于迫不及待的往外走去,而姜如初和贺知书两人依然结伴而行。
两人正一起往食舍去,路上的弟子们几乎讨论的都是这一次的月试排名,以及五月份的说文会。
姜如初并非对说文会一无所知,前世她替霍衍舟收到过不少这等类似文会的邀帖,甚至还“替写”过几回,但她从未没有亲身参与过,还真有些好奇。
她有些向往的感叹道:“众多文人才子云集,一起吟诗作赋,定能受益良多。”
贺知书没想到她当真想去,有些意外的看了她一眼,他沉吟了一下,突然认真的问道:
“师妹,你当真想去这劳什子说文会?你要是真想......”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前方一道朗润的声音打断:“姜师妹?”
姜如初抬头一看,就看到食舍的院子里正微笑着招呼她的沈梦生,“姜师妹,我给你占了一个地方,贺师弟,你们一起过来吧。””
沈梦生的身旁依然是与他形影不离的唐玉,两人都笑吟吟的望着她。
贺知书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他微微抬眼打量了那边的二人一眼。
姜如初想到寝舍里的母亲,只能摇了摇头,扬声解释道:“沈师兄,唐师兄,我母亲还在等我,我领了饭就回去。”
想到昨日询问二人的事,她又立即补充道:“我下半日再来找二位师兄吧。”
一旁的贺知书闻言,顿时有点奇怪:“你什么时候跟他们这么好了?”
明明平日都与他一同进出,虽然是那两人推荐她到寻希书院来的,但也不见素日与她有多热切。
姜如初端着两个海碗,一个是自已的,一个是母亲的,她微垂着眉眼,敷衍的解释了一句:
“昨日请教了二位师兄一些问题。”
“什么问题,为何不来问我?”贺知书顿时有些不乐意的问道。
姜如初顿时抬眼,给了他一个自已意会的眼神,沈师兄和唐师兄分别是榜一和榜二,但凡是个正常人有问题要请教,应当都知道要如何择选。
贺知书似乎也意识到自已和沈唐二人的差距,他有些烦躁的皱了皱眉,突然就沉默了下去。
姜如初让食舍的师傅给自已添饭,这才想起他刚才没说完的话,回头问道:
“师兄,你刚才没说完的是什么,如果我真想去,你能想到办法?”
贺知书现在正烦着,见她回头发问,蜡黄的小脸一脸茫然,他轻哼一声,阴阳怪气道:
“我当然比不上你的沈师兄、唐师兄,他们不是都有资格前去,怎的不让他们带着你一起?”
姜如初一听这话酸味十足,顿时有些无奈的看了他一眼。
事实上,她请教沈唐二人的并非学问上的问题,她只是听说沈唐二人家中都有人做生意,问了问他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赚点银钱。
自从母亲上山之后,二人的开销不小。若是再不想想办法,一直只出不进的话,她们母女二人早晚要坐吃山空。
没有麻烦贺知书,自然是一直知道他家中境况不便。
但贺知书似乎真的在这件事上较了真,任凭她怎么跟他搭话,他都不再理会她。
“师兄,师妹就先回寝舍去了,我母亲还等着我。”姜如初一手一个海碗,微笑着道别。
贺知书不冷不热的“嗯”了一声,头埋在碗里,似乎连用饭都不觉得香了。
姜如初心中一叹,只好转身回寝舍了。
但她刚走到院子里,就闻到一股飘香,姜如初吸了吸鼻子,眼里流露出一些羡慕,也不知是哪位先生在做春笋莼菜。
这个院子住的弟子不多,且都是独来独往,用功刻苦,几乎不会浪费时间在自已烹煮上,有时间自已烹煮的只能是书院的夫子们。
谁知姜如初刚走进自已的寝舍,就看到母亲端着一口大锅,正准备盖上木盖。
见她回来,姜母脸上顿时一喜:
“如初你今天倒是回来得正好,咱娘俩今天有口福了!”
(http://www.wxgxsw.com/book/igfd0e-2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