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二次相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0章 二次相邀

 

姜如初不解,依照那九方公子的地位,要什么人才找不到?在她上次拒绝之后,竟然还会再次派人来。

“承蒙九方公子厚爱,只是在下课业繁忙......”

她的话还没有说完,面前的冯言顿时眉头一皱,语气沉沉的说道:

“我家公子尊贵,很少给人第二次机会,还请姜女郎仔细想想再答我。”

姜如初一顿,便意识到这一次很难再拒绝,虽说她不想和那九方淮序扯上关系,但如今的九方家毕竟还如日中天。

在侯爵府被灭九族之前,先灭了她的九族,不过是易如反掌的事。

姜如初顿了顿,迅速便转了话头道:“冯郎君莫急,先听在下把话说完......”

“承蒙九方公子厚爱,只是在下课业繁忙,怕是抽不出多少时间为公子效劳......”在冯言锐利的视线下,姜如初继续面不改色的说道:

“不过九方公子若是出得起银钱,在下自然乐意之至。”

周围的弟子一直竖着耳朵听,还以为她要说出什么宁折不弯的话,没想到最后竟是想要银钱,顿时个个都是一脸鄙夷。

想要为九方氏效劳的人不少,但大部分都是为了自已的前途,想要背靠大树而已。

读书人自有风骨,竟然为了区区俗物就愿意摧眉折腰事权贵,简直令人不齿!

冯言一听也是一愣,眼神中也带上一丝鄙夷,但能用银钱解决的事,自然比那些难啃的硬骨头好解决。

“不知姜女郎想要多少银钱?”冯言抱着手臂,没有再正眼看她。

从她直言想要银钱起,她就再也不可能成为九方家的幕僚。

姜如初无谓一笑,将手中的书籍合上抚平,大方的说道:“这就要看你家公子想要在下为他效劳什么了。”

等姜如初跟着冯言去了走了之后,身后的几个弟子瞬间就一脸不屑的议论起来。

“听说她上次拒绝了九方公子的邀约,还以为是多有骨气的人,原来不过就是待价而沽罢了。”

“为了身份地位倒还罢了,没想到竟是为了区区俗物,果然是凤台县那穷乡僻壤来的。”

“瞧那小家子气的样子,便是给她登云梯,都上不了天!”

寻希书院里不过短短半日,就传开了姜如初为了银钱给九方淮序低头的事,顿时鄙夷声四起。

静雅舍里的众人,本来在看到姜如初如此勤勉的读书之后,对她的态度已经有所改观,谁知转头就听说她趋炎附势,一时间人人唾弃不已。

这边,姜如初头一次进云川书院,没想到竟是以这样的方式,她跟在冯言的身后,眼底的神色藏不住对这里的惊叹。

云川书院不愧是大同县第一书院,里面很大,姜如初跟着冯言走了许久,都还没有走到九方淮序的住处。

她沿途所见之处都是布局规整,几处游廊曲折回旋,楼阁如云,磅礴大气。

屋顶都是金漆雕龙,琉璃作凤,倒没有一所书院的书卷气,反倒像是世家大族的避暑玩乐之地。

冯言丝毫没有顾及姜如初是一个小女郎,自顾自的在前方大步流星的走,脚步快得让姜如初只能提起裙摆一路小跑才能跟上。

见姜如初不住的四处张望,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冯言斜眼看了她一眼,只是冷漠的提醒了一句:

“别瞎看,要是冒犯了哪位世族公子小姐,你担不起。”

姜如初收回视线,看向前方的背影问道:“云川书院一直都是这么宽阔宏大的吗?”

一般书院的布局和占地都是有朝廷规制的,眼前的云川书院很明显已经超出了其作为一所县书院的规制,便是盛京书院的繁华程度,怕也不过如此了。

冯言虽没回头,竟难得的回答了她:“自然不是,自各大世家把族中子弟送到这里之后,书院便一扩再扩,这才有了如今的模样。”

这倒是符合那些世家的做派,姜如初虽惊叹云川书院的繁华,但心中竟有几分庆幸当初没有成为这里的弟子。

“不知你们这里的弟子,一月的伙食费和住宿费是多少?”姜如初试探的问道。

冯言一听便皱了皱眉头,心中对这女郎市侩的模样又添了几分厌恶,他脚下又快了几分,再也不肯跟身后的人多说一句话。

姜如初受了一个冷待,也不在意,只是默默的将小跑的步伐也跟着加快了几分。

她跟着冯言穿过林荫森森的小道,眼前终于豁然开朗,只见前方的一泓池水上赫然伫立着一所水榭华庭,奇花异草绕着这座水榭生长。

好一座葳蕤的水上楼阁,没想到这九方淮序看着穿红戴金的,住的地方却是这般的清雅别致,和他本人倒是一点都不符。

“你就在这里等着,我进去请示一下公子。”冯言又是那一副死气沉沉的模样,说完也不理会姜如初,沿着水上的木桥便走了进去。

姜如初还以为冯言进去禀告完便会来叫她进去,谁知过了一会儿,却见他只是拿着纸笔一个人走了出来。

“公子叫你就在门外写,要多少银钱尽管开口。”

冯言将纸笔就铺在水池边的一处石桌上,递给她一首写好的诗,对姜如初漠然说道:“公子让你誊写一首诗,动作快些。”

实际上,九方淮序说的话更加难以入耳,“让她随便找个地儿写,写完拿银钱打发走,别脏了我的眼。”

姜如初便是再迟钝,也明白家人九方公子这是不想见她。

她扯起嘴角露出一个没有笑意的笑容来,走上前看着石桌上的纸笔道:

“不愧是九方公子,出手就是大气,原来不过是要在下抄写一首诗,小事一桩。”

姜如初看了看手中这首写好的诗: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倒是一首不错的诗,作诗的人也写得一首不错的字。但怪就怪在,为何这九方公子却要让她来抄写一遍,当真是怪异。


    (http://www.wxgxsw.com/book/igfd0e-3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