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启程县试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4章 启程县试

 

姜如初在岁终试夺得头名,好不容易振作起来的姜母,十分欢喜。

为了给她庆贺,姜母欢天喜地将自已养的唯一一只鸡宰了,打算给姜如初炖汤补身体。

自从盛京传回来那人的消息后,姜母伤心欲绝了好一段时间才总算缓了过来,便又开始将自已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姜如初的身上。

姜母自从振作起来,便像是彻底变了一个人。

她开始学着如何烹煮,如何料理庶务,甚至还开始在后院里养鸡种菜起来,自称要好好照顾姜如初,让她一举考中状元。

没错,姜母如今一心一意的,就盼着姜如初将来能高中状元......

母女俩在院子里一起烧水烫鸡毛,难得十分融洽。

姜母并非只养了这一只鸡,起初她在后院养了七八只,只是养着养着,便一只接一只的没了生息......

最后就剩下这唯一的一只,姜母看得跟眼珠子似的。

姜如初一边拔毛一边笑着道:“母亲,你这只心肝宝贝鸡,不是要养着过年节的时候吃的?”

离年节还有半个月,姜母却非要提前杀了,这只鸡瘦瘦小小的一只,姜如初觉得自已吃了它,大概也补不了什么。

姜母嗔她一眼,神情中带着喜悦。

她笨手笨脚的拔着鸡毛,十分有成就感的说道:“这是母亲养的第一只鸡,庆祝你第一次拿得头名,不比过年节有意义?”

姜如初看着自已母亲笨手笨脚的模样,眼中流露出暖暖的笑意:

“那母亲你以后可得多养几只,以后女儿要拿的头名可多着呢。”

姜母用力点头赞同,毫不迟疑的接口道:“这是自然,母亲给你养一只最肥的鸡,等着你以后考中状元。”

姜如初顿时哑然,一时有些哭笑不得。

在母亲眼中,似乎考状元对自已女儿来说轻而易举一般......但她能把希望都寄托在自已的身上,也总比老想着要去找那个人好得多。

姜如初用力点点头,答应下来:“好,等我考中状元,就吃母亲养得最肥的那只鸡。”

姜母欢喜的应了一声,手上拔毛的动作更加轻快了几分。

她心里干劲十足的盘算着,开了年就赶紧多养两只鸡,后院的菜都死光了得重新种,天冷了,还得学学怎么制衣......

临近年节,空荡的枝头尽显肃杀,无涯山上一片寂寥,不见烟火气。

书院放了年假,静雅舍的师兄师姐们也早已归家,姜如初和自已的母亲,在山上过了书院中第一个年节。

过了年节,曾夫子把姜如初叫到临风居,说出对她的安排。

“二月的县试,你该下场试一试了。”

她歪靠在厚厚的垫子上,躺在榻上抱着手炉,慵懒的说道。

姜如初有些惊讶,一边凑到老师的火盆旁,一边搓着手奇怪道:“老师,您年前不是说不建议我今年就下场?”

当时曾夫子并不赞同她这么快就参加县试,想让她再沉淀两年,好一次考过县试、府试、院试,一举中秀才。

曾夫子到了冬日似乎不爱动弹,窝在榻上懒懒的说道:

“你都说了是年前,那时你的文章还不够火候......虽然现在还是差点,但考过院试,应当是足够了。”

县试、府试过了就是童生,考过院试,才是秀才。许多人就难过在院试这一关,有的人考了一辈子都还是一个童生。

“是,夫子,那弟子是否这个月底就可以回凤台县了?”姜如初立刻点头答应,她本也想早点参加县试。

县试和府试每年一次,院试三年两次。

今年若下场,二月县试、四月就是府试,便正巧碰上今年的院试。

姜如初并非大同县人士,她的籍贯在凤台县,若是要参加县试,她必须要回到凤台县的礼房报名应试。

曾夫子沉思道:“你还是这个月月中就回去吧,要去礼房报名,还要找你们县的禀生作保,得费不少功夫。”

姜如初想了想也是,那这两日便要赶紧收拾行李,准备出发。

她拱手一礼谢过老师的指点,告别了曾夫子,回到寝舍就和姜母商量回凤台县的事。

参加县试,吃住行,再加上要找禀生作保的花费,这一趟没个十两银子是下不来的,更何况这还只是县试,离得不算远,还能住在自已家。

这些花费,姜如初都打算偷偷的用自已私藏的钱。

瞌睡来了便有人送枕头,正巧这关头,那位出手大方的九方公子又托人送来了银子。

看着面前冯言递过来的十两银子,姜如初一脸疑惑,却并没有伸手去接。

“无功不受禄,你家公子为何非要给我银子?”

冯言递出的手没有收回,一板一眼的转述道:

“我家公子说了,旁的什么都不需要,只要你能在乡试中的名次高过周长济,你今后所有的考试花销,都由九方家包了。”

这个见钱眼开的女郎没有立刻欢天喜地的收下银子,让冯言一时还感到有些意外。

姜如初有些不解:“包了我的考试花费,你们公子图什么?”

冯言面无表情的看了她一眼:“图个高兴。”

只要能打周长济的脸,九方淮序就高兴,区区十两银子,对九方家来说,连打赏一个小厮都不够。

九方淮序只是吩咐冯言前来给她包了这次的县试花费,却并没有说要给多少,是冯言自已觉得,十两银子便完全足矣。

姜如初没有收,上次那十两银子好歹有一个由头,这次若要再收,那她就真的跟九方家扯上了关系。

有些读书人没有钱参加科举,便会投靠世族或者有权有势之人,用了人家的银钱,将来科举出人头地,自然就要为别人效劳。

冯言瞬间看出她的顾虑,眉头一皱道:“你以为我家公子这是在拉拢你?这十两银子只是我家公子赏你的罢了。”

若要为九方家做事,她区区一个身无功名的女郎,还远远不够格。

姜如初还是坚定的拒绝了,她现下参加县试还不缺银钱,没有必要受九方家这个莫名其妙的恩惠。

“替我谢过九方公子,但在下不缺银钱,告辞。”

说罢,姜如初也不管冯言的脸色如何难看,便自顾自的扭头离去。

今年静雅舍中,打算下场的除了姜如初之外,还有沈梦生、唐玉二人,其他人则打算晚个一两年再下场。

县试要考四场,每天一场,因为要连考四天,所以身边一定要有一个随身照顾、帮着跑腿的人。

很多读书人都会带伴读小厮陪考,而姜如初这边,她舍不得银钱请伴读丫头,便打算自已独自一人回凤台县考试。

但姜母生怕她照顾不好自已,主动的包揽了陪考的事,十分坚定的要陪着她一起去考试,照顾她的起居。

姜如初无奈也只好答应,想到县试就在自已家附近,姜母也正好可以回家看看。

一月中旬,姜如初和姜母安排好书院中的事,收拾好行囊。

母女二人便一起启程,返回凤台县。


    (http://www.wxgxsw.com/book/igfd0e-8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