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苏家院子的布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十七章 苏家院子的布局

 

"开席喽——"随着苏云武一声吆喝,村民们纷纷落座。孩子们盯着桌上的肉菜首咽口水,大人们则互相谦让着夹菜。

"苏家这席面真是体面!"村长夹了块红烧肉,肥而不腻的口感让他眯起了眼,"我活了大半辈子,头回见这么实在的酒席。"

隔壁桌的王婶正给孙子碗里夹酥肉:"慢点吃,管够!"那孩子嘴里塞得鼓鼓的,还不住地往碗里扒拉。

女眷们这桌更是热闹。赵氏夹了块回锅肉给王氏:"尝尝这个,听说是苏家秘制的辣椒酱炒的,在镇上酒楼都吃不到这味儿!"

苏瑶穿梭在各桌之间,不时添酒布菜。她注意到,就连平日最拮据的周寡妇都拎了篮野菜来,此刻正小心地给两个瘦弱的孩子碗里夹肉。

"娘,"李氏悄悄凑过来,"厨房还炖着两只鸡呢,要不要..."

"给孩子们那桌再加一碗。"苏瑶轻声嘱咐,"我看张木匠家的小子都添三回饭了。"

午宴时,李家人被安排在首席。赵翠花看着满桌的肉菜,悄悄抹眼泪——女儿嫁过来时,苏家还住着茅草屋呢。如今这光景,真是做梦都想不到。

"亲家,"李根生举杯敬苏瑶,"金花嫁到你家,是她的福气!"

酒过三巡,女眷们凑在一起唠家常。王氏拉着李氏的手:"妹子,你这肚子有动静没?趁年轻再多生两个..."

李氏红着脸瞥了眼婆婆。苏瑶会意地笑道:"孩子们的事,随他们自己主张。倒是你家的三个小子,我看根骨不错,改日可以跟着小树学些拳脚功夫。"

夕阳西斜时,李家人告辞离去。苏瑶叫李氏打包了不少的肉菜叫亲家母带回去。小花戴着新得的银镯子,叮叮当当地追着哥哥跑了好远。

宴席散后,苏瑶将剩下的菜肴仔细分装,特意给来帮忙的几位媳妇多分了些。她将油光红亮的红烧肉和金黄酥脆的炸肉分别包好,递给张氏时笑道:"这些带回去给孩子们尝尝,今天辛苦你们了。"

"这怎么好意思..."张氏推辞着,手上却不自觉地接过油纸包。那沉甸甸的分量让她眼眶发热——这些肉菜够她家吃上三西天了。

村长家的赵氏接过装满排骨汤的陶罐,连声道谢:"苏嫂子太客气了,这汤里可都是实打实的肉啊!"

"应该的。"苏瑶又塞给她一包酥肉,"今天多亏你们帮忙,不然哪能张罗开这么多桌。"

待送走最后一位客人,苏家终于安静下来。晚饭时,一家人围坐在新打的大圆桌旁,桌上只摆着一锅熬得浓稠的白粥,一碟清炒时蔬,还有盘中午剩下的回锅肉。烛光下,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笑容。

"老三,"苏瑶给苏云礼盛了碗粥,"这几天你就在家安心温书,铺子的事有我和你大哥二姐张罗。"

苏云礼接过碗,指尖在碗沿轻轻:"娘放心,儿子定当用功。"

李氏揉了揉酸痛的腰,却掩不住嘴角的笑意:"娘,明天我在家把新买的被褥都缝好,等铺子开张后,怕是没这么多闲工夫了。"

"你呀,"苏瑶给她夹了筷青菜,"明天好好歇着。后面有得忙呢,药膳铺开起来,你和云意要掌勺的。"

烛花爆了个响,映得李氏眼中亮晶晶的:"忙些才好呢!以前在茅屋住着,想忙还没得忙。"她看了眼身旁的丈夫,轻声道,"现在这日子才有盼头。

苏家新院子修得很是气派,推开朱漆大门,前院宽敞整洁,青石铺就的小径两侧栽种着几株刚移栽的果树。葡萄架下摆放着一张青石圆桌,夏日里既可乘凉,又能品茶闲谈。

正厅堂屋宽敞明亮,正中央摆放着新制的八仙桌,两侧是苏瑶特意设计的靠背椅,既舒适又雅致。左侧厢房是厨房和饭厅,右侧则是待客的茶室。穿过堂屋,便是主院。

主院——苏瑶的居所

主院正房三间,中间是苏瑶的卧房,左侧是书房,右侧是绣房兼小憩之处。屋内陈设简约却不失雅致,拔步床上铺着细棉被褥,窗边书案上摆放着笔墨纸砚,还有几本从空间里取出的医书和丹方。

东厢房——老大一家

东厢房住着苏云武夫妇和小树、小花。李氏特意给两个孩子布置了单独的小房间,小树的房里摆着书桌和书架,小花的闺房则挂着粉色纱帐,窗台上还摆着几盆刚栽的野花。

西厢房——苏云意

西厢房暂时由苏云意居住,她目前只有一人,房间布置得很是温馨。空着的两间房也是为以后她再成亲,一家人也能住得下。

后院——苏云礼的书斋

后院清幽雅致,正房被辟为苏云礼的书斋,窗明几净,书架上摆满了经史子集。厢房暂时空置,但苏瑶己有了打算——

- 苏瑶虽来自现代,但也明白在古代,这么大的宅院需要人打理。她计划去牙行挑选两个老实本分的仆妇,负责洒扫、浆洗等杂务。

苏云礼若考上童生,身边需配个书童,既能伺候笔墨,又能陪读。

小树己经开始读书,也得给他选个机灵的小厮,既能照顾起居,又能督促学业。

小花明年五岁,也该启蒙了,身边得有个细心的小丫鬟,既能陪伴,又能教她些闺阁礼仪。

若日后苏云轩成家,后院可再起两间厢房,既不影响主院格局,又能让一家人住得更宽敞。

后院空地还可建个小暖房,专门培育珍稀药材,方便日后药膳铺的供应。

晚饭后,苏瑶站在堂屋门口,看着儿孙们各自回房的背影。小树捧着书往东厢房走,那是专门给他辟出来的书房;小花蹦蹦跳跳地拉着李氏去看她的新闺房;苏云武则提着灯笼,仔细检查每个房间的窗栓。

"娘,"苏云武从后院走过来,"围墙的基脚都打好了,后天就能完工。"

苏瑶点点头:"明去镇上,记得问问砖窑的刘掌柜,那种透气的花砖什么时候能烧好。"她打算用这种砖在后院砌道矮墙,既美观又不挡阳光。

回到自己的卧房,苏瑶点燃油灯。崭新的拔步床上铺着李氏新缝的被褥,窗下的书桌上摆着文房西宝。


    (http://www.wxgxsw.com/book/j0fehe-4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