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瑶笑着递上食盒:"老夫人若觉得好,日后可常来。这盒山药糕您带回去,睡前配蜂蜜水用更佳。"
王掌柜捋着胡须,脸上的笑容比往日更加热络几分。他示意小二将贺礼——一套上好的青瓷碗碟捧到柜台前,朝苏瑶拱手道:"苏掌柜新店开张,王某特备薄礼,还望笑纳。"
苏瑶心知肚明他的顾虑,含笑回礼:"王掌柜客气了。悦来楼生意兴隆,我们苏家也跟着沾光。"
"哪里哪里!"王掌柜连连摆手,压低声音道,"实不相瞒,自从用了您家的辣椒,小店生意比往年好了三成不止。那些走南闯北的客商,就冲着这口辣味,专程来我们酒楼用饭。"他说着,目光不自觉地瞟向后厨方向,生怕断了货源似的。
苏瑶了然一笑,亲自给他斟了杯茶:"王掌柜放心,辣椒生意照旧。咱们两家各有所长——您做宴席大菜,我们攻药膳调理,正好互补。"
这番话让王掌柜彻底吃了定心丸。他拍着胸脯保证:"日后苏掌柜需要什么山珍野味,尽管开口!我姐夫在县里做干货买卖,鹿茸、香菇这些都能弄到好货。"
此刻的悦来楼后厨,红艳艳的辣椒堆了满筐。厨子老赵边炒菜边对徒弟感慨:"自打用了这辣椒,咱们的'水煮鱼'成了镇店之宝。昨儿个连县太爷都派人来订席面!"
大堂里,几个行商模样的客人正吃得满头大汗,却停不下筷:"痛快!这辣劲儿,比蜀地的还地道!"
而这一切,都源于苏家后院那片不起眼的辣椒地。王掌柜站在街心,望着两家宾客盈门的铺面,忽然觉得——这小小的福安镇,或许真要因这辣味掀起一场食肆新风潮了。
暮色渐浓时,苏瑶清点着柜台里的银钱。今日进账竟有十二两之多,抵得上寻常农户半年的收成。她着王掌柜送来的青瓷碗,心想后日送老三去县里考试——是时候给孩子们添置些笔墨纸砚了。
苏瑶着算盘,望着满堂宾客,忽然想起现代那句广告词——"药补不如食补"。在这异世,她的药膳事业,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夜色渐深,牛车缓缓行驶在回村的土路上。车轮碾过碎石,发出轻微的咯吱声。苏瑶坐在车辕旁,望着远处村落零星的灯火,心中盘算着接下来的安排。
"苏忠,"她侧头看向正专注驾车的少年,"你会赶马车吗?"
苏忠闻言,唇角微扬:"回老夫人,奴才在旧主家时,常为主子驾车。马车与牛车虽有差异,但驾驭起来并不难。"他语气沉稳,带着几分自信,"若老夫人要置办马车,奴才定能胜任。"
苏瑶满意地点点头:"那明日一早,你先送夫人和二小姐来镇上。之后随我去马市挑辆马车。"她顿了顿,"后便驾车送我和三老爷去县里赴考。"
牛车上,累了一天的李氏靠着苏云武的肩膀昏昏欲睡,小树和小花早己蜷在角落睡着了。苏瑶回头望了一眼,轻叹道:"今日全家出动才勉强忙过来,长久下去不是办法。"
苏忠会意,低声道:"老夫人可是想再添些人手?"
"嗯。"苏瑶点头,"明随我去牙行看看,挑两个机灵的小厮。一个留在铺子里跑堂,一个负责采买送货。"她沉思片刻,"再买个粗使婆子,专门在后厨帮工。"
夜风吹拂,路旁的稻田沙沙作响。苏忠稳稳地驾着车,温声应道:"奴才明日定当仔细挑选。"
回到家中,苏瑶将众人召集到堂屋,简单安排了明日的事务:
-苏云武与李氏:留在镇上照看铺子,负责当日经营。
-苏云意与黄婶:继续研制新药膳,完善菜单。
苏忠驾车送人后,随苏瑶去马市和牙行。
小树与小花在家温习功课,由苏云礼照看。
"大家今日辛苦了,都早些歇息。"苏瑶温声道,"等马车置办好,日后往返镇上也方便些。"
油灯熄灭后,苏瑶独自站在院中。夜风微凉,她仰头望着满天星斗,心中盘算着明日的计划——挑选一匹温驯的好马,再雇两个踏实肯干的小厮。等老三科考结束,药膳铺的生意也该步入正轨了。
晨光微熹,苏瑶带着苏忠来到马市。贩马的伙计热情地迎上来,指着几匹毛色油亮的高头大马夸耀:"夫人您瞧这匹枣红马,日行百里不费劲!"
苏瑶虽不懂相马,但见那马双目炯炯,西肢健壮,便点头定下。又配了辆青布车厢,车厢内铺了软垫,窗棂上还挂着细竹帘——这是专为苏云礼科考准备的。
马车刚驶入牙行所在的街巷,就听见熟悉的叱骂声传来。那胖牙婆正挥着藤条,抽打一个缩在墙角的少年:"吃白饭的废物!今日再卖不出去,就把你卖到矿上去!"
苏忠攥紧了马鞭,喉结滚动——数月前,他和妹妹也是这样战战兢兢地蜷在角落。
牙婆瞥见苏瑶,立刻堆起笑脸甩开藤条:"哎哟,夫人您又来照顾生意啦?"她瞥了眼苏忠整洁的新衣和红润的面色,心下暗惊——这家人竟把奴才养得这般体面!
"要两个小厮,两个粗使婆子。"苏瑶首入主题,"小厮需识得几个字,婆子要会灶上活计。"
牙婆眼珠一转,立刻拉出三个少年:"这个会算账,那个有力气..."她突然压低声音,"后头还有个识文断字的,原是秀才家的书童,主家落魄才被发卖..."
苏瑶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个清瘦少年独自坐在角落,虽衣衫褴褛,却把衣襟上的破洞缝得整整齐齐。
"你,过来。"苏忠突然开口,"可会研墨铺纸?"
少年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论语》《孟子》皆可背诵,楷书也写得..."
最终,苏瑶以二十五两银子买下这少年和另一憨厚小子,又花十五两挑了两个擅长揉面的婆子。牙婆递卖身契时,忍不住问:"夫人买这么多人,莫非开了铺子?"
苏瑶笑而不语,只将一包饴糖塞给那个瑟瑟发抖的小丫头——那是牙婆刚打过的孩子。
(http://www.wxgxsw.com/book/j0fehe-5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