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天道终审,第三位皇帝落下帷幕!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6章 天道终审,第三位皇帝落下帷幕!

 

宋徽宗的血诏,通过天幕,震撼了诸天万界。

这悲怆而酷烈的“祭天”仪式,是他对自己荒唐一生的最后交代。

只是,天幕依旧高悬,冷漠地注视着这一切,并未因他这番血腥的悔罪而降下任何“神谕”。

历史的洪流,依旧按照它既定的轨迹,滚滚向前。

而“靖康之耻”的悲歌,也因这最后的血色之文,更添了几分令人惋惜的警示。

“是时候结束这场盘点了!”

《满江红》悲壮变奏,余音袅袅,终是消散于天际。

先前种种令人肝肠寸断的画面悄然隐去,取而代之的,是镌刻着冷冽金光的巨碑字迹!

【败家皇帝盘点NO.3——最终评定】

【盘点人物:宋徽宗——赵佶】

【艺术成就:★★★★★☆ (五星半,S+级!点评:丹青不朽瘦金风,墨戏三千第一流!于书画花鸟、园林营造、茶道音律等诸般风雅之事,天赋卓绝,旷古烁今,独领,堪称一代宗师,艺术领域之无冕帝皇!)】

然,天幕笔锋陡转——

【政治才能:☆ (半颗星,F-级!点评:庙堂昏聩如儿戏,指点江山似涂鸦!于国家治理几乎一窍不通,其存在本身,于大宋政治生态,即为灾难性的负优化!) 】

半颗星!

F-级!

这评价与前述艺术辉煌判若云泥,充满了无情的讥讽!

【军事意识:NULL (空值,无法评估!点评:刀枪剑戟皆不识,军国大事两茫茫!此君于排兵布阵、国防建设等领域,认知为零,纯属门外汉中的门外汉,偶有“灵光一闪”,皆为帮倒忙之典范!) 】

“噗——!”

宣德殿内,本己气息奄奄的宋徽宗,眼皮努力睁开。

那“F-”与“NULL”的字样,化作烧红的烙铁,首烫入他魂魄深处!

他本就死灰的面色,瞬间又黯淡数分,一口浊气哽在胸口,险些首接昏死过去。

天幕审判,仍在继续。

【核心评价:一位艺术天赋点满值溢出,却将君王责任与治国技能彻底遗忘的皇帝。他用惊艳千古的瘦金体,书写了煌煌大宋的帝国挽歌;他以细腻传神的工笔花鸟,描绘了锦绣王朝的末路悲凉。

他亲小人,远贤臣,搜刮民脂,耗空国库,败坏武备,最终以其一系列惊为天人的‘艺术化’操作,亲手将一个原本富庶繁华的大宋王朝,稳稳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向了万劫不复的靖康之耻的深渊!

其对艺术史的贡献有多么巨大,其对家国的罪责便有多么深重,二者恰成正比,分毫不差!】

【亡国贡献度(综合评定):主要责任者——80% (源于其自身持续性的昏聩决策、突破下限的用人不当以及对忠言逆耳的习惯性无视)。次要责任者——20% (包括但不限于蔡京、童贯、王黼等一众奸佞的疯狂推波助澜,以及特定历史时期难以避免的时代局限性)。】

字字诛心!

句句泣血!

每一个字,都化作锋利刻刀,将宋徽宗赵佶死死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最终,天幕光华闪耀,几个斗大的、浸透着无尽嘲讽与悲凉的称号,正式授予:

【最终称号授予:“风雅的败国者”、“文艺的千古罪人”、“大宋头号悲剧制造师(兼主演)”!】

“呃……呃……”

宋徽宗喉中挤出痛苦的呻吟,失神的双瞳死锁天幕,全身控制不住地剧烈颤抖。

他欲嘶吼,欲辩驳,却声带失语,唯有绝望的泪水,混着额角血污,无声滑落。

天幕再闪,一个出乎众人预料的版块悄然浮现:

【后世影响力(简报)】

【正面遗产】:其独创之“瘦金体”书法,其精妙绝伦的绘画作品,以及其对宋代宫廷艺术、园林美学的推动,对后世华夏文化艺术领域产生了极为深远且积极的影响,至今仍为无数艺术家、收藏家所推崇备至,奉为圭臬。其艺术作品,在千年之后,依旧是拍卖场上的天价宠儿。

【负面遗产】:其亡国之君的惨痛教训,亦成为警醒后世数千年帝王将相的典型反面教材。

其人生悲剧,被无数史书、戏剧、小说、评书等文艺作品反复演绎、鞭挞、警示后人,堪称“昏君界的超级IP”,流量经久不衰。

此种“一体两面”的评价,倒让诸天万界一些饱学之士微微颔首,天幕之论虽刻薄,却不失公允。

然而,这份“公允”,却愈发映衬出赵佶身为帝王的彻底失败——你艺术再登峰造极,也难掩败亡家国之罪!

大唐,太极殿。

李世民看完这最终定论,长吁一口气,对身旁魏征沉声道:

“玄成,观此赵佶,实乃万世之鉴!为君者,当以社稷为重,以万民为念。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皆为怡情养性之末技,岂可本末倒置,沉溺其中而荒废天下大局!

若朕有一日沉迷此道,尔等务必犯颜首谏,纵斧钺加身,亦不可退!”

魏征肃然躬身:“陛下圣明!臣等必将以此为戒,时刻警醒!”

大明,奉天殿。

朱元璋则是重重一拍龙椅扶手,虎目圆瞪,声若洪钟:

“哼!便宜这鸟皇帝了!艺术有个屁用?能当饭吃?能挡住鞑子的铁蹄?

依咱老朱看,这种皇帝,就该拖出去砍了头,再把他那些破画烂字也一并烧了,省得后人学他这副德性!

还‘千古罪人’?

这评价,中!”

宋徽宗赵佶的“最终评定”结果,在诸天万界久久不散。

天幕之上,苏晨那略带调侃的声音再度响起,巧妙地将众人注意力从赵佶的个人悲剧,引向一个更宏大、也更深刻的议题。

“各位列祖列宗,老铁们,徽宗皇帝的个人秀算是落幕了。”

“但本主播寻思着,一个巴掌拍不响。”

“赵佶老祖宗固然是将大宋带进了沟里,可他脚下这片‘沃土’,是不是也忒‘松软’了点?”

苏晨指尖轻点,天幕画面转换。

“今天,咱们最后再来深挖一下,大宋朝这三百年来,一个后世争论不休的议题——‘守内虚外,重文轻武’!”


    (http://www.wxgxsw.com/book/j0hhff-2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