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海岛开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4章 海岛开发

 

带着那几名工匠在山林间穿梭寻找许久,我始终未能觅得一处真正理想的聚居地。地势、水源、安全、未来发展空间……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我脑海中灵光一闪,忽然忆起自己曾独自生活时搭建的那座简陋草屋!那地方背靠山壁,面向一片缓坡,似乎……颇为合适!

于是,我立刻带领众人,凭着记忆朝那个方向走去。

到达目的地,我心中一定。此处距沙滩泊船处约莫十里,路程不算遥远,往来还算方便。地势相对海面较高,足以无惧寻常潮汐之险。放眼望去,更令人惊喜的是,方圆百里竟是一片开阔的盆地!一条清澈见底的淡水小河,犹如蜿蜒的玉带,自山谷流出,将这片肥沃的平原一分为二,简首是天然的护城河与水源。

“就是这里了!” 我心中振奋,立刻掏出随身携带的、从船长室找到的笔记本和炭笔,席地而坐,开始精心绘制规划草图。虽非专业之作,但凭借前世积累的见识和对实用性的理解,倒也规划得合理整齐。

草图上,沿河两岸,我巧妙地划分出了大片住宅区域,鳞次栉比,并预留了几座大型库房的位置,用于储存粮食和工具。我还特意向工匠们详细讲解了图纸,并着重强调了河岸需要加固、房屋地基要抬高,务必采取防范山洪的措施。

工匠们领会后,众人便立刻热火朝天地开始了平整地面的工作。我随即派人通知伐竹队伍和运送铁矿石的队伍,将砍伐好的竹子、开采的铁矿石,全都运送到这片未来的家园。

正如俗语所云,人多力量大。在我的统筹调度下,七百名黎部族人犹如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各司其职,各尽其力。整个盆地瞬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

有人负责将粗壮的竹子劈开、削平、打磨;有人负责搬运处理好的竹材和石块;还有经验丰富的工匠,专注地搭建着一座座竹楼的框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现场号子声、敲打声、搬运声交织,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数日辛劳,成果斐然。一座座古香古色、却又透着别致气息的竹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些竹楼不仅美观大方,结构坚固,更融入了我对现代建筑通风、采光的一些理解,居住起来远比传统的茅屋舒适。

与此同时,在远离居住区的地方,左梓晨亲自设计并督造了几座炼铁高炉。这些就地取材、用黏土和石块垒砌的土制高炉,虽然简陋,却能将运来的铁矿石有效地熔炼成滚烫的铁水。为确保安全,我对每一处炉壁的厚度、鼓风的位置、铁水的导流都严格把控,不敢有丝毫懈怠,炼铁坊也终于顺利地步入了正轨。

紧接着,在我的指导下,木匠与铁匠通力合作,利用新炼出的铁水,合力打造出了第一批耕犁、锄头、铁锹等急需的农具。利用自制的沙模,几口沉重但实用的大铁锅也被成功浇筑出来,解决了集体烹饪的燃眉之急。

我安排人手将船上的粮食小心翼翼地搬入新建的、干燥通风的库房。在新建成的居民区中央空地上,船上负责伙食的女眷们架起了那几口崭新的大铁锅,开始烹煮热气腾腾的集体餐食,食物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带来浓浓的生活气息。

我的居所位于居民区中心位置,是一座三层的竹楼(普通族人的则为一层),但每个人都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崭新的房屋。那些由我带领木匠们精心制作的、融合了古今特色(更符合人体工学和实用)的家具——竹床、竹桌、竹凳,也一一分发到了各家各户。

只是,焰灵姬执意要与我和霓裳同住,整日像个小尾巴似的缠着霓裳,叽叽喳喳,令我和霓裳难得的二人时光大为减少。然而,看着那张倾国倾城的笑颜,如此赏心悦目,我终究狠不下心开口赶她走!

所幸巫老就住在我的隔壁。我时常在傍晚时分去他那里,与他谈天说地,听他讲述百越的古老传说和草药知识,两人渐渐熟络起来,成了忘年交。巫老修为不高,仅炼体境圆满,但他传承的医术却颇为精湛,对草药的理解令人叹服。我常请他给霓裳诊脉——霓裳己怀有身孕一个月了,这消息让我既欣喜又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

在居民区的最前方,我特意让人开辟了一片宽阔的广场,地面用碎石夯实,作为日后议事、集会之所。

待众人在新居中休整了几日,初步安顿下来后,我将大家召集到这片新广场上。

“大家对各自的新居,可还满意?”我朗声问道,声音在开阔的广场上回荡。

众人脸上洋溢着搬入新家的喜悦,兴奋地高喊:“满意!首领威武!” 声浪如潮。

“好!安居己定,接下来,我们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了——粮食!”我环视众人,神情变得严肃而坚定,“我们所在的这片百里平原,土地肥沃,得天独厚!只要耕种得宜,辛勤劳作,便永不愁温饱!我们要开荒、耕地、种粮!把这片沃土,变成我们的粮仓!”

众人一时沉默。对于世代在山林狩猎为生的百越人来说,耕种是陌生的。古力站了出来,黝黑的脸上带着一丝忧虑:“首领,您说的对!可……我们百越人祖祖辈辈靠山吃山,不善耕种啊!过去尝试过,收成不好,时常忍饥挨饿。”

我理解他们的顾虑,目光扫过一张张质朴而带着疑惑的脸,朗声道,语气充满了不容置疑的信心:“你们不会,我会!你们只需听从安排,跟着我学!我教你们选种、育苗、施肥、灌溉!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保证,明年的今天,我们的谷仓会是满的!”

我的信心感染了大家,众人齐声应和,声震西野:“好!听首领的!”

说干就干!我立刻指挥众人,在选定的广阔荒原上,小心地引燃大火。干燥的荒草灌木在火焰中噼啪作响,熊熊烈焰席卷而过,将整个平原地带的障碍焚烧殆尽。那厚厚的、覆盖大地的植物灰烬,恰好成为最天然、最肥沃的基肥,滋养着即将被开垦的土地。

大火熄灭,余温尚存。我组织起最强壮的汉子们,拿起大批新制的、闪着寒光的耕犁、锄头和铁锹。左梓晨挽起袖子,亲自下到田里,扶起一架沉重的耕犁,向众人示范如何用力、如何翻动那沉睡己久的沃土。

“嘿——嗬!” 号子声响起。

虽是以人力拉动耕犁,没有牛马助力,但黎部的汉子们个个身强力壮,人高马大,古铜色的肌肉在阳光下贲张。沉重的犁铧深深插入黝黑的土地,翻开一道道新鲜的泥浪。困难固然存在,手臂酸痛,汗水如雨,但看着首领身先士卒,感受着脚下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众志成城,所有的困难,皆可克服!希望的种子,正随着翻开的泥土,悄然埋下。


    (http://www.wxgxsw.com/book/jc0ded-3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