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养猪政策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9章养猪政策

 

林羲的声音带着一丝冷峻:“说到朱元璋的宗室政策,可不止是分封诸王那么简单。你们还记得他那句‘没有这些规矩,后世子孙怎么守得住江山’吗?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剖析一下,他的宗室政策到底给大明带来了什么。”

弹幕瞬间被点燃。

@历史控:“宗室政策,不就是养了一堆‘寄生虫‘吗?”

@经济学小白:“拖垮明朝经济的罪魁祸首啊!”

天幕上的文字缓缓浮现:“诸王分封,子孙繁衍,世袭罔替。”

这正是《皇明祖训》中关于宗室政策的核心条款。

画面切换到洪武年间,南京皇宫内,朱元璋正与太子朱标对坐议事。烛火摇曳间,朱元璋那张饱经风霜的脸显得格外坚毅。

“标儿,咱大明的江山,要靠子孙来守。”朱元璋拍着龙案,案上的茶杯微微震颤,“分封诸王,让他们世世代代镇守封地,这江山才能稳如泰山!”

朱标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着茶杯边缘:“父皇,儿臣查阅史书,汉有七国之乱,晋有八王之乱,皆是分封之祸。况且...”

他犹豫片刻,“子孙繁衍,封地有限。若宗室人口越来越多,朝廷的负担岂不是越来越重?”

朱元璋突然站起身,龙袍下摆在烛光中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汉晋之乱,那是皇帝无能!咱老朱家的子孙,谁敢造次?”

他走到窗前,望着夜色中的南京城,“不用担心,咱大明土地广袤,养得起这些子孙。他们世袭罔替,安享富,贵,自然会为咱大明尽忠。”

朱标欲言又止,最终只是深深叹了口气

天幕下

秦始皇嬴政望着天幕上的朱元璋道:“分封?荒谬!朕行郡县、废世袭,方使天下为一。宗室不过蠹(dù)虫耳,当以法度制之。”

李斯躬身附和:“陛下圣明,宗室无功不得食禄,此乃强国之本。”

汉朝·长安未央宫

汉武帝刘彻看着天幕上的画面,嗤笑一声:“这朱元璋,倒是…”

他转身看向身旁的司马迁,“子长,你以为如何?“

司马迁拱手道:“陛下,高祖分封同姓王,本为屏藩皇室。然不过三代,便有七国之乱。若非景帝英明,晁错献策,恐汉室危矣。”

刘彻目光深沉:“所以孤行推恩令,分而治之。这朱元璋,竟想世袭罔替?可笑!”

唐朝·贞观年间

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正在两仪殿议事,天幕的出现让众人停下了手中奏章。

“陛下,”房玄龄捋须道,“这明朝宗室政策,与隋炀帝猜忌宗室恰成两极,然皆非善策。”

李世民点头。

画面转到永乐年间,

天幕下明成祖朱棣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笑容。

解缙站在一旁,神色忧虑。

解缙低声道:“陛下,如今宗室人口己逾五千,朝廷每年俸禄支出占国库三成有余。长此以往...“

朱棣抬手打断他:“朕知道。”

他望着天幕上朱元璋的影像,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父皇的宗室政策,本是为了拱卫皇室,可如今...”他摇了摇头,没有说下去。

郑和刚从西洋归来,风尘仆仆地进宫面圣,闻言也叹了口气:“臣在各地见藩王子孙,多不学无术,整日斗鸡走马。朝廷岁赐丰厚,却无以为报。这宗室政策,怕是要拖垮大明的经济。”

宋朝

宋太祖赵匡胤正与弟弟赵光义对饮,看到此处不禁放下酒杯:“这明朝宗室之制,比之我朝如何?”

赵光义笑道:“皇兄‘杯酒释兵权’,既保全功臣,又免藩镇之祸。宗室给予厚禄而不予实权,实乃上策。”

赵匡胤摇头:“然我朝对外屡屡受制于人,亦是因无强藩屏护。凡事有利有弊啊。”

天幕上,一幅幅数据图表缓缓展开,显示着明朝宗室人口的爆炸式增长。

洪武年间仅有数十位宗室,到嘉靖年间己膨胀至数万人。

每一个宗室成员都享受着朝廷俸禄和特权,却对国计民生毫无贡献。

弹幕再次炸开。

@历史大神:“朱元璋的宗室政策,简首就是养猪!养了一堆不事生产的‘寄生虫’。”

@经济学专家:“这哪里是拱卫皇室,分明是拖垮明朝经济的罪魁祸首!”

三国

曹操看着天幕,对身旁的曹丕冷笑道:“看看,这就是不懂‘唯才是举’的下场。养一群废物,不如养一支精兵。”

曹丕点头:“父亲明鉴。治国当以才取人,而非以血缘分权。”

曹操眯起眼睛:“朱元璋...倒是个狠角色,可惜太过迷信血脉之力了。”

画面切换到明朝中后期,西安的秦王府占地千亩,亭台楼阁连绵不绝。

年轻的秦王朱惟焯正在大摆宴席,席间歌舞升平,珍馐美味堆积如山。

“王爷,”一位官员谄媚道,“今年陕西大旱,百姓流离失所,朝廷要求各藩节省开支...”

朱惟焯醉醺醺地挥手打断:“本王乃太祖血脉,享些富贵怎么了?那些贱民饿死就饿死,关我何事?”

与此同天幕下,城外一位老农站在龟裂的田地间,望着远处王府的灯火通明,愤愤不平地对儿子说:“这秦王一家子就上百口人,不耕不织,却占着最好的田地。朝廷的赋税一年比一年重,我们这些百姓,日子越来越难过。”

元朝·大都皇宫

忽必烈看着天幕,对身边的伯颜笑道:“这汉人皇帝,倒是比我们蒙古人更看重血脉。”

伯颜摇头:“大汗,我们蒙古人分封诸王,但王子皆要带兵打仗,建功立业。这明朝宗室,只知享乐,实为蛀虫。”

忽必烈点头:“不错。黄金家族的子孙,必须用战功证明自己。这朱元璋...太过溺爱子孙了。”

天幕上,朱元璋的影像显得有些焦虑:“咱的宗室政策,本是为了大明的万世基业。可这些子孙,怎就不懂咱的苦心?”

林羲的身影出现在天幕中央,冷笑一声:“朱元璋,你的宗室政策,看似是为了拱卫皇室,实则是养了一群蛀虫。子孙繁衍,世袭罔替,朝廷的负担越来越重,百姓的负担也越来越重。你这政策,和养猪有什么区别?”

画面最后定格在明孝陵前,考古学家指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宗室繁衍,国库空虚”几个大字。

考古学家叹息道:“朱元璋的宗室政策,虽然在初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宗室人口的爆炸式增长,成了明朝经济的巨大负担。这正是明朝中后期国力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天幕下明太祖朱元璋的脸色越发难看:“咱的祖训,是为了大明的千秋万代。你们这些后人,怎就不懂咱的用心良苦?”

林羲淡淡一笑:“朱元璋,你的祖训或许有其时代意义,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制度都无法一成不变。宗室政策,或许能解一时之忧,却难保万世之安。大明的兴衰,终究还是取决于民心所向,而非一纸祖训。”

天幕缓缓暗下,最后浮现一行大字:“制度设计,当为天下计,而非一家之私。”


    (http://www.wxgxsw.com/book/jdeeid-6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