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代众人心想:”迁都,这恐怕是个大工程吧,就是不知道这永乐帝是怎么做到的…”
就在这时,天幕徐徐展开,出现了大明的繁华京城。
林羲在天幕上赞扬地说:“永乐帝的雄才大略并不仅体现在五征漠北的军事能力上。接下来,我们就看看他是如何迁都北京,开启大明的全新篇章!”
天幕上,出现了北京的宏伟建筑。
林羲讲述道:“永乐十西年(1416年),群臣议定迁都事宜,次年北京紫禁城正式动工,永乐十八年,北京城与皇宫建成,朱棣于十一月下诏迁都,次年正式改称京师”
弹幕瞬间热闹起来:
@历史小白:“他这操作也太大胆了吧!”
@地理迷:“北京离蒙古那么近,朱棣不怕被骚扰吗?”
明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眉头紧锁:“迁都北京,这臭小子打底想做什么?去,把朱棣给我叫过来。”
朱标在一旁对自家父皇说:“父皇,西弟这么做一定是有他的考量的,而且,北京靠近边疆,对于防御蒙古和掌握北方的局势促进南北融合也是有很大作用的。”
被带过来听到自家父皇问自己的话瞬间懵了,忍不住在心里嘀咕:“我又不是未来的我,我怎么可能知道原因,未来的我,你害死我了…”
天幕上画面里变了,只见无数工匠在忙碌着。
林羲继续说:“朱棣迁都可不是一时冲动,他早就有了深远的打算。北京在当时是大明的北方门户,迁都于此,既能威慑蒙古,又能够巩固北方边疆。而且,北京地处交通要塞,连接着中原和北方的草原,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弹幕清醒:
@军事专家:“这不就是‘天子守国门’吗?太猛了!”
@历史课代表:“朱棣这是把重心放到北方,利用首都的威慑力,让蒙古不敢轻易入侵!”
各朝百姓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啊,有皇帝在边境之地镇守国门好像确实比派军队镇守更能震慑敌人。”
秦咸阳宫秦始皇嬴政指尖着手中的剑纹说:“蒙毅。”
“臣在。”
“你说这永乐帝以后…”向来果决的帝王罕见地迟疑了片刻“可曾后悔?”
蒙毅望着天幕上朱棣的朱棣轻声道:“如陛下当年巡守陇西,剑出鞘时便没有想过归鞘。”
秦始皇嬴政沉默片刻,忽然说:“传诏少府明日重新测绘北地边疆舆图。”
“是。”
唐贞观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忍不住对身边的长孙皇后说:“这永乐帝倒是深谙帝王之略,唉,我也想出去领兵打仗…”
长孙皇后笑着说:“陛下,你要是想这么做的话,兄长和魏征他们几个又该一起劝谏你了。”
天幕上,北京城的建设如火如荼无数的,有的百姓和无数官员们纷纷迁往新都。
林羲说道:“迁都北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朱棣不仅要面对北方的威胁,还要安抚南方的臣子。但他凭借着强大的手腕和威望,硬是把迁都这件事给办成了!”
弹幕:
@建筑迷:“北京城的建筑风格太牛了,朱棣这是准备打造一个不朽的都城啊!”
@历史迷:“朱棣这是在用迁都给未来大明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啊!”
元朝 大都忽必烈看到这,轻哼道:“朱棣是要与蒙古一决高下啊,,不过,他能守住,他的后来继承者们能守住吗?”
伯颜沉默了一会儿回答道:“不论守不守得住,他确实是个敢干之人。”
天幕上,北京城的夜景逐渐亮起,紫禁城的灯光如繁星般闪闪发光,绘成了一幅精美绝伦的画卷。
林羲的声音带着自豪:“朱棣的迁都之举,不仅巩固了大明的边疆,他的‘天子守国门’也增强了朝廷抵抗外敌的决心,如后来的土木堡之变之后的北京保卫战。”
弹幕瞬间刷爆:
@明粉:“永乐大帝,永远HAPPY!!!”
@历史学家:“迁都北京,这是朱棣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没看后面清朝首都也是在这里嘛,而且还是住的故宫…”
明朝永乐时期杨荣等人听到林羲的话恭贺道:“控边而御胡,据中枢之地而制天下,陛下圣明独断,臣等不胜拜服。”
户部尚书夏元吉心中打着算盘苦笑道:“就是这银子…咳,陛下圣明!”
永乐帝朱棣挑着眉毛瞥向众人:“少给朕拍马屁…”嘴角却是微微扬起。
清朝康熙时期康熙正执笔批奏折,忽见弹幕上所说的,笔尖一顿。
侍读学士高士奇看见天幕,轻咳道:“前明宫室…确是宏伟。”
殿角张英忙接话道:“然我朝重修太和殿时,将原木材料尽数更换…”
康熙搁笔淡笑道:“既入中原,自当用中原之物。”
又见天幕画面一转,出现了几个画面1.由于在北京,北京的冬天很冷,南方的官员们被冻得首打哆嗦。
2.朱棣听着朝堂上大臣们越来越多的“儿化音”忍不住扶额。
弹幕笑疯:
@南方人:“第一次见到这么大雪的南方官员.jpg”
@英语困难者:“儿化音统治大明计划通!”
秦咸阳宫中秦始皇嬴政盯着天幕上被冻得狗一样的南方官员,想了想,对李斯说:“去,给调查一下有哪些官员会冷成这样,然后给他们这些软脚虾都发点保暖衣物!”
“是,陛下。”
过了几天收到自家陛下给的保暖衣物的臣子们老泪纵横,纷纷感慨自家陛下真好,我一定要更努力,绝对不能辜负陛下的心意。
元朝忽必烈看着冻僵的官员哈哈大笑,对赵普说:“去,给他们灌些马奶酒,保证让他们浑身发热,不会感到冷。”
赵普回答道:“陛下,那他们喝多了可能就不省人事了…”
忽必烈高兴地说:“没事,那样就更加暖和了!”
(http://www.wxgxsw.com/book/jdeeid-7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