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达精密制造厂一车间的轰鸣,成为林夏新生活的背景音,沉重而单调。初来乍到的惶恐与身体的极度疲惫,让她像一只惊弓之鸟。然而,在这片由钢铁、噪音和油污构成的丛林里,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办公室,中控室玻璃窗后那里有一群穿着区别于一线深蓝工装的浅蓝色技术员工装的人。林夏也终于知道了最近在通勤巴士上,那个频频善意工友的名字——陈越。
陈越,26岁,中等身材,相貌平平,属于那种在人群里极易被忽略的类型。但这份在中控室的工作,却赋予了他一层在车间里隐形的“光环”。不需要像林夏她们那样在油污和噪音中搏杀,工作环境相对干净安静,掌握着一定的技术话语权(比如处理故障停机),收入也比普通操作工高出一截。这让他成为了工友眼中“有前途”、“体面”的代表,也成了老家父母催婚时最大的底气——“在大厂当技术员,坐办公室的!”
陈越的生活轨迹清晰得像车间墙上贴的操作规程:每天乘坐市际大巴从东郊贷款买下的90平两居室出发,在厂门口换乘厂内巴士抵达一车间,进入中控室那个隔音玻璃后的世界,监控屏幕,处理数据,偶尔通过对讲机下达指令。下班后,再沿着同样的路径返回那个用沉重月供换来的、暂时还显得空荡冰冷的“家”。生活按部就班,安稳却也沉闷。
林夏的出现像浑浊油池的被投入了一颗清水珠。她身上还带着刚出校园的青涩和书卷气,清秀的五官在满是汗渍油污的脸庞中格外醒目。即使穿着宽大的深蓝工装,也掩盖不住那份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的沉静。她不像其他女工那样大声说笑或抱怨,工作时总是抿着嘴,眼神专注,带着一种近乎倔强的认真,即使被传送带的机器逼得手忙脚乱,遇到团体的力气活也只是咬着下唇,努力跟上节奏。这份独特的气质,在陈越透过中控室玻璃窗向下俯瞰时,像一道微弱却不容忽视的光,穿透了单调的工业背景板,牢牢吸引了他的注意。
他也正以一种不具侵略性的方式,成为了她渐渐感知到的一丝微温。
陈越最初的“关照”,其实对于对什么都陌生的林夏而言,更像沙漠里偶然滴落的甘霖。
恰到好处的喘息: 当流水线因小故障意外停下,那多出来的几分钟停机时间,对林夏来说简首是天赐的恩典。她能趁机用力揉捏酸痛僵硬的脖颈,猛灌几口水,甚至只是闭上眼睛,让被噪音轰炸的神经得到片刻休憩。她不知道这是陈越的“操作”,只觉得运气好。
实用的技巧: 当陈越“路过”时,指出她操作不当容易发生危险等问题,并示范正确的方式时,林夏是真心感激的。她认真地学,对于一些技术上的技巧,应用后确实轻松不少,工作效率也提高了。“谢谢陈工!”这句道谢,带着新人对前辈指导的真诚。这声“陈工”,也成了她对他技术身份的认可。
善意的赠予:那瓶放在操作台上的冰水,在闷热嘈杂的车间里,是实实在在的关怀。林夏起初有些不好意思,但陈越放下水就走,没有多余的话或眼神,让她感到轻松。她会低声说“谢谢”,有时会在下午不那么忙的时候,把水喝完,空瓶子仔细收好带走。这份善意,她记在心里。
厂内巴士那七八分钟的车程,从最初的、令人窒息的煎熬(充斥着噪音残留、机油味和陌生工友的体味),渐渐变成了林夏被动观察和缓慢适应这个全然陌生世界的窗口。陈越依旧是那个常站在车后部的浅蓝工装身影,时不时会找她搭话。
一天傍晚,车子因前方卸货短暂堵住。无聊中,陈越看着窗外巨大的冷却塔,随口道:“听说这塔冬天冒的蒸汽能飘出老远,像条白龙。”
林夏正看着同一方向,闻言下意识接了一句:“嗯,夏天看着倒挺凉快。” 话一出口,她自己都愣了一下。这是她第一次在工作场合之外,对陈越说了句带点个人感受的话。
陈越显然也有些意外,随即笑了笑:“是啊,就是噪音太大。”
“习惯了好像也还好。”林夏小声回应,带着点自我安慰的意味。
这次简单的、关于环境本身的对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水面的小石子,打破了两人之间长久以来的沉默坚冰。
此后,在厂内巴士上,他们偶尔会聊几句无关痛痒的话题:
抱怨食堂千篇一律的饭菜(“今天的土豆又没炖烂。” / “是啊,硌牙。”)。
讨论车间新换的劳保手套哪种更耐磨(“黄色那种不行,半天就磨破了。” / “我觉得蓝色的还行。”)。
甚至聊起通勤路上的见闻(“早上看到有人骑电动车摔了,东西撒了一地。” / “唉,赶时间太危险了。”)。
林夏的回应不再只是“嗯”、“是”,开始有了简单的描述和一点点的看法。虽然依旧保持着距离感,但那种紧绷的、拒人千里的疏离明显减弱了。她开始觉得,陈越这个人,作为同事,是可靠的、友善的,技术上也值得学习。这份初步的熟悉和信任,让她在宏达这个陌生冰冷的环境里,找到了一丝脚踏实地的感觉。她也不再眷恋于校园的生活,好像渐渐消退了刚进入工作的迷惘。
林夏的努力和踏实,也逐渐赢得了同组工友的认可。质检组的王大姐虽然严厉,但看她学得快、肯吃苦,态度也软和了不少。同线的几个年轻女工,如活泼的小蓝,也主动拉她一起吃饭、聊天。车间里单调的生活,因为有了这些简单的人际互动,不再那么令人窒息。
一次午休,林夏和小蓝她们在休息区吃着自己带的饭。陈越也端着饭盒过来,很自然地坐在了旁边的空位上。大家聊起周末计划,小蓝抱怨相亲对象太奇葩,引得众人哄笑。陈越也笑着说了两句,气氛轻松融洽。林夏也放松下来,跟着笑了笑,偶尔插句话。在这个小圈子里,陈越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陈工”,更像是这群普通工人中的一员,一个可以一起吐槽、分享生活琐事的同事。林夏也渐渐把他划入了“熟悉且友善的同事”这个范畴。
(http://www.wxgxsw.com/book/jdidd0-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