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芳芳站在讲台,宣布分班消息:“精英班和自由班,下周一开始成立,大家好好珍惜这几天最后的时光!”
听到分班消息的同学,爆出大量议论:
“完蛋了!这一天终于还是到了!”
“进入自由班的好几个人,竟然没有孙宇,实在太离谱了。”
“平时他根本不学习,考前也没复习,怎么能考这么好。离谱!”
“比他离谱的是路川,他可是万年倒数第一,这次不仅班里拿了正数第一,还进入了精英班,而且是班里唯一的精英班名额!”
柳芳芳用眼光镇住大家的议论声,随后拿出摸底考试试题:“这堂课把摸底考试卷子讲一下。”
“虽然这次考试难度很大,大部分同学只拿二三十分,好一点的也五六十分!150分的满分,你们考这么一点分数,好意思吗?”
“不要说难度大,怎么其他人能考130多分呢?”
柳芳芳一番说教之后,按照试卷顺序,将前面三页讲解一番。
“前面三页都是基础题目,字词、现代文理解,这都是最基础的知识点,平时要多积累!”
“基础?这字词跟甲骨文一样难以辨别。”
“这试卷谁出的,是不是从古代穿越来的,把古汉字生僻字都整来了。”
“即使开卷考试,我都不一定能考到100分以上。这考题就离谱!”
柳芳芳敲了敲桌子,压住了大家的议论,“好了,不要再议论了!下面看古文阅读!”
“第一段古文,《子虚赋》,原文我就不读了,咱们首接看题目!”
““盘纡茀郁” 中 “纡” 字的意思是什么?”柳芳芳看到题目,这段古文己经趋近于大学古汉语文学的难度,这里面的字词不是一般的生僻,“纡这个字比较少见,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测一下它的意思,或者试着联想一下用看过的古文。”
柳芳芳使出了常见的难题甩锅杀手锏。
上过学的小伙伴都知道,老师讲题的时候经常反问同学。
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老师拿不准或者不会。
......
同学们听到柳芳芳让联想看过有关“纡”的文章,都一脸茫然,面面相觑。
这字没见过,怎么联想?
柳芳芳见大家都没有吱声,只得硬着头皮讲道,“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看,这里应该是弯曲的意思。所以选A。”
“老师,上一句什么意思啊,我们看不懂。”
““纡”这个字从来没见过,他出处是哪里?”
“这个字还有什么其他含义吗?”
听到同学的死亡三连问。
柳芳芳头上瞬间冒出了冷汗:“没有人见过这个字或者看过相关的古文吗?”
柳芳芳环视教室,目光定在宋今麦身上,希望宋今麦举手帮自己解围。
“宋今麦,你看过“纡”相关的古文吗?”
宋今麦面露难色,虽然平时自己看过很多古文,甚至大学古汉语课本也经常读,但这篇文章,不仅晦涩难读,出处更是偏的离谱,“老师,我虽然见过“纡”这个字,但是关于他的含义和出处,没有印象了。”
......
此时,梁国超出现在窗外。
他只是偶尔路过,听到教室内传出同学一连串问题。
好奇心让他停下脚步,矗立在窗外偷偷聆听。
柳芳芳这语文老师怎么当的?
备课做的如此粗心,同学们都连问三个问题,还等着学生救场。
怪不得她班里差生这么多。
教室内一片沉默过后,路川慢慢举起双手:“老师,这题我会!”
柳芳芳看到是路川举手,心中暗存一丝担心。
路川这次成绩非常突出,但语文方面一首是宋今麦独占鳌头,平时任何难度的语文题目,宋今麦都能轻松解决。
这些题目宋今麦都感到棘手,路川只不过比宋今麦多考了十几分,按照语文实力,顶多这次考试运气比宋今麦好一点,论实力不可能比宋今麦强很多。
而且这题目,己经超越普通中高考题目范畴,难度堪比大学古汉语考试,自己都有些难以招架。
心中虽然不大相信路川,但柳芳芳口中鼓励路川:“好,路川,你试着说一下自己思路,说错了没关系!”
路川起身后,面带自信,开口说道:“我有三种方法可以解决此题。”
“第一种方法:结构分析法。盘纡茀郁” 是并列结构,“盘” 与 “纡”、“茀” 与 “郁” 分别为近义词。“盘” 意为 “盘旋、弯曲”,推测 “纡” 与之近义,指 “弯曲”。”
“第二种方法,排除法:B. 迟缓:多形容动作慢(如 “纡徐”),但句中写山的形态,不表动作,排除。
C.萦绕:指环绕(如 “思绪萦绕”),偏抽象,山的 “盘纡” 是具体形态,排除。D. 广大:无此义项,且与 “盘”(盘旋)的动态矛盾,排除。”
“第三种方法,根据纡的出处判断含义。纡最早可追溯到《说文解字》:“纡,诎也。从糸,于声。一曰萦也。”。纡在这里是弯曲的意思。”
“《考工记?矢人》中有 “中弱则纡”,司马相如的《长门赋》中有 “纡余委蛇,盘桓累息”,《淮南子?本经》提到 “盘纡刻俨”。这几处的“纡” 均注释为“曲也”。所以应该选A。”
一番讲解后,同学们瞬间茅塞顿开。
不仅纡的含义了解更透彻。
还通过路川之口,知道了纡的更多出处。
同学们纷纷震惊道:
“哇!路川的解释真的通俗易懂,堪称完美!”
“如果都用路川的讲解方式,我语文怎么会考20多分?”
“听了路川的讲解,我感觉对语文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
讲台上的柳芳芳听到同学们的议论,顿时有点汗颜。
路川前两种方法也是自己平时常教的方法,但路川明显运用的恰到好处。
路川最后旁征博引,更是神来之笔,引用的各种典故实在是太完美了,即使自己做足功课备课,也未必能讲解的如此透彻。
站在窗外偷听的梁国超,听完路川的讲解,虎躯一震。
路川这小子,自己是了解的。
之前路川常年年级倒数第一,这次考试冲到年级前十。
明显是中考前发力的典型黑马类型。
这种情况自己也是见过很多,大部分学生仅仅是考试前的突击学习,才拿到好成绩,但毕竟是中下游赶上来的实力,只是考试有一定技巧,基础掌握还不如中游同学的水平。
而路川此时表现出来的实力,完全超越了上游同学水平。
而且明显超过了普通老师的水平。
这种讲解方式,自己还只是在某大学古汉语课堂上见过。
接下来,路川将剩余题目逐一拆解,讲字形如抽丝剥茧,典故出处信手拈来,声音轻快带劲,手势生动活泼,原本枯燥的古汉语知识全变成了有趣故事。
路川一开口,教室里顿时静得只剩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周围同学脖子伸得老长,眼睛跟着他的手势打转,有人嘴角还挂着傻笑。
(http://www.wxgxsw.com/book/jecdji-4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