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王道民心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8章 王道民心

 

晨光洒落颍川城头,残火未熄的街巷间己传来铁器敲击声。昨夜之战虽平,但空气中仍残留着焦灼与血腥。刘秀立于校场中央,身披素袍,未着铠甲,目光却比战时更显锋利。

“柔道。”他口中低声念出这两个字,仿佛在咀嚼其分量。身后,石匠正以凿为笔,在一方青石上镌刻二字。众将列阵而立,有人面露迟疑,有人神色不悦。他们刚经历一场胜仗,士气未衰,却要在此时听命于一纸碑文?

“将军此举,是何用意?”一名副将忍不住开口,“敌军尚未远去,当务之急应是整兵备战,而非立碑宣政。”

刘秀缓缓转身,目光扫过众人:“我等征战西方,所求为何?若只为夺地杀敌,那与王莽何异?”

此言如锤,重重落下,令众人一时无语。

他缓步上前,亲手扶住石碑的一角,示意工匠将其竖起。尘土飞扬间,青石稳稳入地,宛如扎根于这片土地之上。

“柔者,非怯也;道者,非虚也。”刘秀声音低沉却坚定,“柔能胜刚,非兵法之诡计,而是治世之道。今日立碑于此,是为告天下:我刘秀所求,非天命,非权谋,而是人心。”

他顿了顿,望向远方的地平线,那里,乌云正缓缓聚拢。

——星象有变。

军帐内,灯火摇曳。邓禹捧着一只锦盒缓步入内,神情凝重。他将盒子置于案上,轻轻掀开盖子,露出一块玉璧,通体碧绿,纹路古朴,隐隐泛着寒光。

“此乃王莽祭天所用之物。”邓禹语气中带着几分敬意,“据传此玉可通天地,得之者得天命。”

刘秀闻言,眉心微皱。他伸手取出玉璧,指尖划过表面,触感冰冷而坚硬。他沉默片刻,忽然高举玉璧,猛然砸向地面。

“砰!”

碎裂之声惊动帐外守卫,众人纷纷冲入,却见满地玉屑散落,如雪纷飞。

“百姓未曾见过此物,它也未曾救过一人。”刘秀冷声道,“我之天命,在民心,不在玉璧。”

邓禹怔住,脸上浮现出一丝复杂神色。他本以为献玉可助刘秀稳固军心,却没想到换来如此决绝之举。

“你失望了?”刘秀看向他,目光如炬。

邓禹摇头,轻声道:“我只是不明白,将军为何不信天命。”

“天命?”刘秀冷笑一声,“天命可欺,人心不可欺。若连百姓都信不过我们,便是九鼎在手,又有何用?”

邓禹默然,低头拾起一片玉屑,指尖着断裂处的纹路,似有所思。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急促脚步声。

“报!”一名斥候喘息着跪下,“王莽军中正在秘密打造新式攻城器械,规模远超此前所见,恐将于三日内完成。”

刘秀神色一凛,立即召来诸将议事。

沙盘前,烛火映照着一张张紧绷的脸庞。刘秀亲自执笔,在沙盘边缘勾勒出星辰轨迹,手指停在一处交汇点。

“三日后,月食。”他沉声道,“天象示警,亦是战机。”

副将皱眉:“将军之意,是要趁月食夜袭?”

“正是。”刘秀点头,“月食之时,天光暗淡,敌军警惕必松。若能在其器械未成之际毁之,便可断其攻势。”

冯异站出一步:“末将愿率先锋先行探路,确保路径无伏兵。”

“好。”刘秀目光坚定,“你即刻出发,务必在两日内回报。”

他环视众人,语气低沉而有力:“此战非为胜败,而是为了一个机会——让我们不必再靠血与火去赢得人心的机会。”

众将齐声应诺,军帐内气氛陡然凝重。

夜深人静,刘秀独坐帐中,手中握着一枚龟甲。龟甲上布满裂痕,每一道都仿佛诉说着命运的痕迹。

他闭目沉思良久,终于睁开眼,望向帐外的天空。

星辰错乱,北斗偏移,天象异变,似乎预示着某种大事即将发生。

他想起谢躬死前那句“刘玄不会放过你”,也想起贾复临终前那句意味不明的话——“此物……曾在长安见过。”

还有那张地图上的印鉴,以及那串火光中隐约可见的数字。

一切线索,如同星图中的隐秘轨迹,交错却又难以捕捉。

他站起身,走到帐外,望着东方渐升的月亮。

“星可欺,心不可欺。”他低声自语。

风从北方吹来,带着泥土与战火的气息。他知道,这场风暴才刚刚开始。

而在那风暴的尽头,或许藏着真正的答案。


    (http://www.wxgxsw.com/book/jecife-4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