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沈母的“考核”与脉诊玄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5章 沈母的“考核”与脉诊玄机

 

第二天下午,沈青黛来到了“仁和堂”,带来了好消息:少年手术顺利(清创、骨折复位内固定),己脱离生命危险,转入骨科病房。陈枢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对了,”沈青黛放下包,神情忽然变得有点扭捏,“我妈……想见见你。”

“啊?”陈枢一愣,“见我?为什么?”

“还能为什么?”沈青黛白了他一眼,脸颊微红,“她老人家听说我……嗯……经常往你这跑,又听说你治好了不少人,还懂点家传的东西(指中医),就……就好奇呗。想请你……吃个便饭。顺便……嗯……‘交流交流’。”

陈枢瞬间明白了。这哪是“交流交流”,分明是未来丈母娘的“考核”!他顿时有点紧张:“这……青黛,我……”

“怕什么?”沈青黛看他紧张的样子,反而笑了,“我妈又不是老虎。她就是……嗯,比较关心我。你就当是去会诊一位特殊的病人好了!拿出你给王主任、李铭‘上课’的气势来!”

话虽如此,当陈枢提着精心挑选的果篮和一份上好的铁皮石斛(养阴生津,适合长辈),跟着沈青黛走进沈家位于老城区一座清幽小院时,手心还是微微出汗。

沈家是典型的中医世家氛围。小院种着薄荷、金银花、艾草等常见药草,屋内陈设古朴典雅,弥漫着淡淡的药香。沈母看起来五十多岁,气质温婉,眼神却十分明亮锐利,带着一种医者特有的洞察力。

“陈医生来了,快请坐。”沈母笑容温和,但目光在陈枢身上不着痕迹地扫过,带着审视。

寒暄几句后,话题很自然地转向了医学。沈母没有首接考校陈枢的理论,而是聊起了几个她近期遇到的疑难病例,从顽固性失眠到不明原因的低热,言语间引经据典(《内经》、《伤寒》),问题刁钻而深入,显然是在试探陈枢的功底。

陈枢起初有些拘谨,但一谈到中医,立刻沉静下来。他结合经典,联系自己的临床见闻(如苏晴的百合病),分析得条理清晰,见解独到,甚至在某些细节上引用了现代药理研究作为佐证(沈青黛平时灌输的成果)。沈母眼中的审视渐渐被惊讶和赞许取代。

“听说陈医生脉诊功夫了得?”沈母话锋一转,微笑着伸出手腕,“我这几天总觉得有些心悸,睡眠也不太好,劳烦陈医生帮我看看?”

真正的“考核”来了!沈青黛在一旁屏住了呼吸。

陈枢深吸一口气,净手擦干,三指沉稳地搭上沈母的腕部。系统【脉诊辅助】悄然开启,但这一次,他更多地依靠自己积累的“手感”。他凝神静气,排除杂念,指腹感受着脉搏的跳动。

* 左寸(心): 跳动稍快(数),力度略弱(虚),略显散乱(心神不宁)。

* 左关(肝):脉弦细,略显滞涩(肝气郁结?)。

* 右关(脾): 脉缓弱(脾虚运化不足)。

* 总体: 脉象细数,略显弦象,重按略显不足。

结合沈母自述的“心悸、眠差”,以及观察到的她眉宇间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色,陈枢心中有了判断。

“伯母,”陈枢收回手,恭敬道,“您的脉象,左寸数而略虚,主心阴心血稍有不足,心神失养,故见心悸、眠差;左关弦细略涩,提示肝气稍有郁滞,或因思虑操心所致?右关缓弱,乃脾虚之象,可能与肝气犯脾有关。综合来看,当是‘心脾两虚,兼有肝郁’之证。不知伯母最近是否操劳过度,或心中有事烦扰?”

沈母眼中精光一闪,脸上的笑容真切了许多:“好!好一个‘心脾两虚,兼有肝郁’!陈医生这脉诊功夫,果然名不虚传!我这几天确实为青黛她爸的体检报告忧心(结果虚惊一场),加上筹备一个学术会议,有些劳神了。”

她看向陈枢的目光充满了欣赏:“年纪轻轻,理论基础扎实,临床思维清晰,脉诊功夫更是难得!难怪青黛总在我面前夸你。” 她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旁边脸红的女儿。

沈青黛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嗔怪地叫了一声:“妈!”

“好了好了,不说了。”沈母笑着摆手,“开饭开饭!陈医生,尝尝我炖的汤,加了点安神的百合、莲子。”

一顿饭吃得宾主尽欢。沈母不再考校,而是像对待子侄般亲切,聊着家常,分享着行医趣事。陈枢也彻底放松下来。沈家的氛围让他感到温暖而熟悉。

饭后,沈青黛送陈枢出门。月光如水,洒在静谧的小巷。

“怎么样?我妈这关,算过了吧?”沈青黛嘴角噙着笑,心情极好。

“伯母仁心仁术,令人敬佩。”陈枢由衷地说,随即看向沈青黛,目光温柔,“今晚……谢谢你。”

“谢我什么?”沈青黛明知故问。

“谢谢你……带我回家。”陈枢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某种确定的情感。

沈青黛的心跳漏了一拍,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尖,轻轻“嗯”了一声。月光下,两人的影子靠得很近。


    (http://www.wxgxsw.com/book/jehaja-2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