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编译通过!与“百合”的零号病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6章 编译通过!与“百合”的零号病人

 

《EicalMedie》的回复邮件抵达时,陈枢正为一位被西医诊断为“焦虑状态”、长期服用抗焦虑药却效果不佳的年轻女患者辨证。系统界面悬浮着患者的“生命日志”:舌红少苔,脉细数,心烦不寐,口苦咽干——典型的“心肺阴虚内热”雏形。

沈青黛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邮件来了。” 陈枢指尖在患者腕上微微一顿,感受着那细数而略显浮散的脉动,如同运行不稳定的“线程”。他深吸一口气:“念。”

邮件标题简洁:【Decision on Manuscript ID: EMED-D-23-XXXXX】。正文开头是格式化的祝贺语:

> “leased to inform you that your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in *EicalMedie*…”

> (我们很高兴通知您,您的稿件己被《EicalMedie》接受发表…)

编译成功!

沈青黛几乎要欢呼出声,陈枢眼中也闪过锐利的光。但两人迅速冷静,继续阅读关键审稿人终审意见:

审稿人A(西医方法论专家): “作者对先前问题的回应令人满意。引入的客观化参数作为辅助参考而非金标准,是务实且尊重中医特色的做法。‘功能状态亚型’模型具有启发性。最终疑问: 如何最大化排除‘安慰剂效应’?尤其是在心理躯体化症状领域,这是核心挑战。建议在实施中,强化盲法设计细节(如药物质感、气味模拟)及受试者期望值管理。”

审稿人B(中医循证派): “修订稿严谨性显著提升。对林老急救案例的升华应用尤其精彩,展现了中医理论在危急情境下的独特价值。期待看到具体实施数据。”

审稿人C(精神病学专家): “中西医协同急救案例令人印象深刻。‘动态协同算法’概念具有前瞻性。同意发表。”

“最后的‘边界检查’(Boundary Check)。” 陈枢对沈青黛说。安慰剂效应,这个困扰所有精神心理领域研究的“幽灵进程”,是他们方案中预设的“防御重点”,但审稿人的提醒强调了其极端重要性。

方案落地:“百合病”研究的零号病人

几乎在收到录用通知的同时,沈青黛筛选的首批高度疑似的FSS患者资料送达。排在最前面的,是一位网名“夜莺”的25岁女性自由插画师苏晓。

西医“日志”:两年病史。主诉:阵发性心悸、胸闷、呼吸困难感(多次急诊,心肺检查正常),严重失眠,莫名恐惧感,皮肤时有蚁走感。诊断:功能性躯体症状障碍(FSS)、广泛性焦虑障碍(GAD)。SSRI类抗抑郁药、苯二氮卓类药物效果不佳且副作用明显(嗜睡、迟钝)。生理指标基线:HRV显著异常(LF/HF比值高,SDNN低)、血清皮质醇节律紊乱。

陈枢“西诊扫描”:

*望:形瘦,面色无华,颧部微红,目光略显涣散,舌红少津,裂纹隐隐。

闻:语声低微,时伴叹息。

问:口苦咽干明显,心烦意乱如“百爪挠心”,莫名悲伤欲哭,梦多易惊,便干尿黄。

切: 脉细数,左寸(心)关(肝)尤显浮取无力,沉取细紧。

系统诊断:【核心线程:心肺阴虚内热(重度)】【关联线程:肝郁化火伤阴】** 完美契合方案入组标准!

“苏晓,就是我们的‘零号病人’(Patient Zero)。” 陈枢拍板。她将成为验证整个研究“逻辑链条”和“操作规程”的第一块试金石。


    (http://www.wxgxsw.com/book/jehaja-3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