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儒风所至,民心归附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1章 儒风所至,民心归附

 

战火甫歇,北疆城却未迎来真正的宁静。

焦土之上,断壁残垣,处处可见流离失所的百姓,他们面黄肌瘦,眼神空洞,仿佛失了魂魄。

寒风卷过,带来阵阵呜咽,更添几分凄凉。

不仅如此,一股更为险恶的暗流在城中涌动。

“听说了吗?那儒军陈昭之,使得是妖法!不然胡人大军怎会一夜溃败?”

“可不是!战场上金光乱闪,定是请了什么邪神!”

“唉,这世道,刚逃过胡人的刀,又要落入妖术的掌控,咱们老百姓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谣言如瘟疫般蔓延,裹挟着恐慌,侵蚀着本就脆弱的民心。

赵元甫站在残破的城楼上,望着下方死气沉沉的城池,愁眉紧锁。

他转身对身旁的陈昭之沉声道:“昭之,如今城中人心惶惶,皆言我儒军乃凭妖术取胜。若不及时正本清源,澄清视听,恐怕要生出大变故啊!军心民心一旦动摇,这北疆城,怕是守不住了!”

陈昭之面色平静,深邃的眼眸中却闪烁着坚毅的光芒。

他眺望远方,胡人虽退,但北疆的威胁远未解除。

他深知,信仰的崩塌比刀剑的伤害更为致命。

“赵将军所言极是,百姓愚昧,易被蛊惑。此事,我己有计较。”

次日,北疆城中心广场,昔日的刑场,如今被清理出来,搭起了一座简易的高台。

陈昭之身着儒衫,头戴纶巾,缓步登台。

台下,是黑压压的人群,他们大多面带疑惧,窃窃私语。

“他就是陈昭之?看着文文弱弱,真能使妖法?”

“嘘,小声点,别被他听见!”

陈昭之目光扫过台下,声音清朗而洪亮,足以让每个人听清:“父老乡亲们,我乃儒军陈昭之。今日请诸位前来,不为他事,只为与诸位共读圣贤之言。”

他未提妖术,未辩一词,只是缓缓展开一卷竹简,朗声诵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篇的章句,自他口中吐出,仿佛带着一股奇异的力量,抚平了人们心中的躁动。

一时间,广场上鸦雀无声,只有他沉稳的声音在回荡。

一旁的谢灵韵,一袭素雅长裙,气质如兰。

待陈昭之诵毕一段,她便上前一步,用温婉却不失力量的语调,为百姓们细细讲解:“诸位乡亲,陈将军所言‘士不可以不弘毅’,是说我等读书人,当有远大志向与刚强意志。儒家并非空谈,而是要以‘仁’为己任,为天下苍生谋福祉。这‘仁’,便是爱人,便是希望人人安居乐业,便是守护家园,抵御外辱。我儒军将士,皆是以此为信念,方能悍不畏死,击退胡骑。这凭的是胸中一口浩然正气,凭的是守护家园的决心,而非什么虚无缥缈的妖术!”

谢灵韵的讲解深入浅出,百姓们渐渐听明白了。

原来儒军将士心中所想,与他们这些寻常百姓并无不同,都是为了过上好日子,为了家园安宁。

那所谓的“妖术”,似乎也变得不那么可信了。

一连数日,陈昭之每日设坛讲学,从《论语》到《孟子》,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将儒家思想的精髓娓娓道来。

谢灵韵则在一旁,以实例佐证,将高深的道理化为百姓能懂的常识。

渐渐地,百姓们眼中的疑惧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敬佩与信赖。

原来,这世上真有如此高尚的学问,真有如此为民的军队。

然而,仅仅讲学还不足以彻底打消所有疑虑,尤其是那些战场上出现的异象。

陈昭之深知,必须让百姓亲眼见证儒军的力量之源。

这日,讲学之后,陈昭之宣布:“为防残余胡骑袭扰,我儒军将士将进行日常操练,欢迎父老乡亲们前来观摩。”

消息传出,百姓们好奇心起,纷纷涌向城外校场。

只见数百名儒军将士,虽身着儒衫,却个个精神,气势如虹。

他们手持的并非寻常刀枪,而是一柄柄闪烁着奇异光泽的“文剑”。

“咚!咚!咚!”随着战鼓擂响,陈昭之亲自立于阵前,手中文剑一指:“演阵!”

儒军将士们应声而动,阵型变换,井然有序。

他们口中吟诵着激昂的战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随着诗句的吟诵,他们手中的文剑竟真的开始散发出淡淡的金光!

那金光并非妖异,反而充满了堂皇正大之气。

尤其是当他们齐声高喝,剑指长空之时,数百道金光汇聚,仿佛一面金色的盾牌,又似一柄无坚不摧的利刃,气势磅礴,令人心折!

“哇!神迹啊!”

“这……这难道就是圣贤的力量?”

“金光护体!这才是真正的神兵天将!什么妖术,简首是胡说八道!”

“儒神下凡!儒神下凡啊!”

百姓们爆发出震天的欢呼,之前的谣言在亲眼所见的震撼面前,不攻自破。

他们终于明白,儒军的强大,源于他们所信奉的“理”与“义”,源于他们胸中的浩然正气!

城内人心渐定,战后重建也步入正轨。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北疆城的异动,早己传入远在京城的朝廷耳中。

这日黄昏,一辆不起眼的马车停在了陈昭之的临时府邸门前。

车上下来一位锦衣中年,正是朝廷派来的使者,吏部侍郎柳文远。

他并非公开宣召,而是选择了私下拜访。

“陈将军,久仰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少年英才,国之栋梁。”柳文远一见面便笑容可掬,言语间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陈昭之不动声色,拱手还礼:“柳大人谬赞。不知大人夤夜到访,有何指教?”

两人落座,婢女奉上清茶。

柳文远呷了一口,慢条斯理地说道:“指教不敢当。朝廷听闻陈将军率儒军于北疆大破胡骑,圣上龙颜大悦,特遣下官前来慰问。只是……”他话锋一转,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儒军将士如此骁勇,战力非凡,不知陈将军可愿让儒军听命于朝廷调遣,为国戍边?”

这看似寻常的问话,实则暗藏机锋。

是试探儒军的归属,更是试探陈昭之的野心。

若答愿意,则儒军可能被拆分收编,失去自主;若答不愿,则有拥兵自重之嫌。

陈昭之淡然一笑,目光清澈如水:“柳大人,儒军之建立,初衷便是为护佑北疆百姓,免受胡虏侵扰。只要是为了天下苍生,为了黎民福祉,儒军将士,无不听从。但若只是为了某些人的权谋私利,恕昭之不能从命。儒军,为护民而战,非为权谋而生。”

他的声音平静,却字字铿锵,掷地有声。

柳文远眼中精光一闪,深深看了陈昭之一眼,随即又恢复了笑容:“陈将军高义,下官佩服。将军的意思,下官会如实禀报圣上。”

送走柳文远,陈昭之负手立于窗前,望着天边最后一抹残阳。

朝廷的试探,在他意料之中。

这乱世,想要真正做些事情,何其艰难。

就在此时,他脑海中突然响起一个冰冷而机械的声音:

“叮!检测到宿主完成‘教化乡民,正本清源’阶段性任务,民心归附度提升。”

“任务评价:完美。”

“恭喜宿主,‘儒道系统’升级,宿主当前等阶提升为‘秀才级’。”

“解锁新技能:‘文剑强化’——可小幅提升儒军将士文剑威力及浩然正气凝聚速度。”

“解锁新权限:‘初级教化光环’——宿主讲学时,可提升听讲者领悟儒道义理的效率。”

陈昭之心中一动,一股暖流自体内涌出,仿佛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精神力也更为凝练。

他能感觉到,自己与麾下儒军将士之间的那股精神联系,似乎也更加紧密了。

“秀才级……”他喃喃自语,“文剑强化……”

他缓缓握紧了拳头,感受着体内那股蓬勃生长的力量,以及与整个儒军休戚相关的联系。

目光再次投向北方,那片被胡人铁蹄践踏过的土地,眼神中不再仅仅是忧虑与防备。

北疆的安定,只是开始。

那些流离失所的同胞,那些被掠夺的土地,那些死在胡人刀下的冤魂……

陈昭之深吸一口气,胸中一股豪气油然而生。

儒军,终将不只是防守!

收复失地,驱逐胡虏,让儒道的光辉照耀整个北方,这才是他真正的使命!

一股前所未有的信念在他心中激荡现在,他需要更多的力量,更多的准备,以及一个足以号令天下,振奋人心的名义。

他的目光变得无比坚定,仿佛穿透了夜空,看到了未来的方向。

是时候,为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为那些翘首以盼的同胞,做些什么了。

一个宏大的计划,己在他心中悄然酝酿。


    (http://www.wxgxsw.com/book/jehcff-2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