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轮回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15章 轮回

 

必是得经历过红尘,融入红尘,细细感受这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情绪,感受每一朵花,一株草的情绪,感受风吹过杨柳时的簌簌作响声,

方才能算有所悟!

他得轮回!

得于红尘之中,寻觅生机!

于许砚看来,

他好似只是在自己创造的空间当中闭关了一段时日,

但在外面的小白狐胡三姑娘看来,

却已是过去了整整半年。

小院中的草坪从绿转为黄,又被一层皑皑白雪覆盖…

夏,到秋。

这段时日里,苏苏每日都会来为胡三姑娘送上昆州当地最好吃的鸡来,

糖醋鸡,醋溜鸡,叫花鸡…几乎没有重样过。

但胡三姑娘,却是没了之前那股子欣喜之感。

也不知为何,她却是觉着:这鸡吃起来,好似也没有之前那般好吃了…总有股淡淡的涩味。

胡三姑娘也很少出门,便是在那小小的院落之内,

每日打坐,每日修行…

眼看着已快要抽出第五根尾巴…

可小道士却依旧没有丝毫要结束闭关的意思…

修行之余,胡三姑娘也会和院中的槐先生聊聊天。

槐先生虽修为不怎么高,但胜在活的久,懂的道理多。

胡三姑娘总觉着,槐先生便像当初的娘亲一样,懂得这天底下许许多多的道理。

从槐先生口中说出的话,听起来也总是比旁人说的更有韵味。

直到这天,

雪盖了满地,

整个小院内一片银白,好似披上了雪白雪白的素装。

胡三姑娘结束了今日的修行,从打坐的状态中回过神来,之后趴在雪地上,用毛茸茸的大尾巴铺在身子下,就那般趴着,用漂亮的,流转着斑驳光辉的大眼睛瞅向院子半空。

她明白:

小道士就在这院子内,但又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屏障,处于另外一个世界。

“小道士…什么时候才结束闭关啊…”

胡三姑娘的声音蔫蔫的。

可在下一秒,她那尖尖的耳朵突然就竖了起来,

“咕嘟”一声从雪地里站起来,一双漂亮的大眼睛紧紧盯着虚空。

胡三姑娘能感觉到:

小道士好似醒了。

他现在,好似马上就要从另一个世界回来了!

院子中原本正在打盹的槐先生看到小狐狸这模样,也是忙醒转过来,顺着小狐狸的目光,也看向了那院子的半空。

甚至就连风吹过时发出的簌簌作响也未再有。

一人一槐就那般紧张地看向半空之中,

时间仿佛在此刻都短暂停滞了住。

终于——

——“刺啦!”

一道缝隙在虚空中被撕开。

胡三姑娘摇晃的大尾巴顿在了半空,好似旗杆一样定定立着,

槐先生本就不敢有分毫摇晃的叶子,此刻更安静不少,活脱脱就像是用水泥铸成的叶子,任凭刮过多大的风,都甭想让这叶子有丝毫移动,发出丝毫声音。

“小道士,要结束闭关了!”

“道长,闭关要结束了!”

一人一槐心底里都是这样的想法。

许砚的闭关并没有结束。

甚至,他的创世大道,才刚刚推演到最重要的一步。

只有将这步走通了,

这创世大道,方才算是完全推演结束。

“呼——”

深呼吸一口气,许砚的身子竟在原地直接迸炸开来,变作无数个星星点点的光辉,朝着四面八方扩散而去。

一点一点,从那被撕裂的缝隙当中挤出。

得去轮回!

得去感受!

得在红尘中感悟,何为七情六欲,何为真正的生机…

在这过程中,

许砚一心只想着如何将创世大道推演到尽头,甚至根本无心去理会其他。

胡三姑娘和槐先生定定看着虚空中迸裂开来的缝隙,

满怀期待,

期待着许砚的闭关结束!

胡三姑娘大眼睛里的期待之色越来越浓郁。

因为她隐隐约约之间已是有了感受。

感受到许砚的气息在逐渐从那缝隙当中溢出。

小道士,要闭关结束了!

等到小道士闭关结束,便让他带胡三姑娘去行走红尘,去吃遍这天底下所有最好吃的鸡…

这些时日来的鸡,没有小道士在旁边,却是一点也不好吃的。

胡三姑娘这般想着,

可在胡三姑娘那对闪烁着期待之色的大眼睛注视之下,

却是看到一道一道属于小道士的炁流好似漫天星辰一般,从那缝隙当中飞出,之后竟是没做分毫停留,就散做烟火朝着四面散了去。

眨眼之间,便是已不见了踪迹。

“…呜。”

胡三姑娘原本闪烁着期待之色的大眼睛顿时暗淡了下去。

小道士…走了?

早先时候,小道士虽然还在闭关,但好歹胡三姑娘能在这院子当中感受到小道士的气息…

可如今,小道士的炁,都已朝着四面散了去。

在胡三姑娘的感知当中,

小道士如今竟是去到了三界各处,虚无缥缈,好似是一个人,又好似是许多许多人。

这便让胡三姑娘更加伤心了。

小道士,为何一句话不说就走了…

这是,不要胡三姑娘了吗?

小白狐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里已满溢了水花…

旁边的槐先生也是看到了这一幕,心底里先是无比的震惊。

道长这手段…

以一人化万物?

他从未听过世间竟真能有如此手段,也从未想过这天下竟真能有人做到如此地步?

但很快,

槐先生就看到了那小白狐眼中满溢的水花,登时也有些发怔地呆呆立在原地。

槐先生曾与许砚和胡三姑娘相处过一段时日,对这小白狐自然是很了解的,

于是当即也就明白了胡三姑娘心中所想。

冷风吹过,将槐树叶子吹得簌簌作响,槐先生低沉的嗓音在院落中低低响起:

“胡仙娘娘不必困扰。”

“道长只是闭关还未结束…老朽感觉得到,道长的道,兴许刚到了重要的一步,现在乃是去红尘中去补足这最重要的一环罢了。”

“狐仙娘娘只需继续在这院子中等着,等到小道长何时真正悟透了那道,解决了需要解决的事情,自然会回来寻狐仙娘娘的。”

“是吗?”胡三姑娘怅然地抬起脑袋,

那张漂亮的脸上还带着些质疑的神色,轻声道:“当真吗?”

“小道士,不是不要胡三姑娘了?”

“自然不是的。”

“哦哦…”

许砚并非不想胡三姑娘说上一声,

可问题在于,

他的创世之道,此刻已到了最关键的环节,

根本抽不出一丁点神思去同旁人多说上一句话。

现在的许砚,已经彻底将全部心神都投入到了对“创世之道”的感悟之中。

“去红尘!”

“去轮回!”

“在红尘轮回当中,去感悟七情六欲,去一点一点明悟生机究竟为何…”

这便是此时,许砚脑海中唯一的想法了。

至于其他,他根本无心去想,也抽不出丝毫思绪去考虑。

一道道由许砚所化的炁团朝四面八方而去,

有炁团落入大唐内一片普通村落中,

有炁团进了某个高官府邸,落入临产的妇人肚中,

也有炁团飞出大唐,去往三界,成了某个异兽腹中的小兽…

许砚一化万物,投胎于世间种种腹中,去体会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种族的生活,去经历一次一次的轮回,再然后…去感受这三界,这方大世界,究竟是从何而诞生的。

三界之外,那道曾被唤为“神”的身影正飘荡在一片虚无当中,

一双漂亮的眼睛也自然而然看见了许砚的动作,

看见了他一化万物,去于红尘中感受生机,感受七情六欲的打算。

唇角微微勾起,声音颇显得清朗:

“倒是有些天赋的,竟这么快,就能走上最为正确的一条路…”

“不错,不错…”

这“神”的唇角轻轻勾起,不过片刻之后,却又微微摇了摇头:“还是差一点啊…还是缺少了最关键的一步…”

这般说着,那身影竟是微微抬起葱白玉指,朝前一指,在三界当中开了一道缝隙。

这道空间缝隙与许砚能撕裂开来的空间缝隙很是相似,

但隐约之间,又要比许砚所撕裂开来的空间显得更加神秘,更加莫测…

就好似,是许砚的升级版本。

这缝隙之后,是一片混沌的黑暗。

而在那黑暗当中,隐隐约约能看到个巨大的身影缓缓醒来,手持巨斧,猛地朝前一劈,将四周劈开成为两道。

其后,好似是——

——混沌初生,盘古开天辟地之时的三界雏形。

一道由许砚所分裂产生的炁团,荡荡悠悠,荡荡悠悠,径直荡进了那裂缝当中,进入了混沌初开时的三界。

“哇——”

一声嘹亮的啼哭声。

许砚缓缓睁开眼睛,

第一时间便不受控制般张开口来,发出了嘹亮的啼哭声。

“哎呦,恭喜恭喜!是个带把的!”接生婆子的声音在耳畔响起。

接着,许砚感觉自己被送到旁人手中,一张粗糙,但又显得分外朴实的男人黑脸在面前闪现,接着,又看到破旧屋子当中,床榻上那满脸虚汗,正笑吟吟盯着自己看的农村妇人。

我这是…降生了?许砚只觉得有些恍惚。

一开始,他依旧感觉自己好似还未彻底融入这个襁褓中婴儿的角色,好似一个观看影视剧的看客一般,以襁褓中婴儿的眼光在看着这一幕。

看着那农村妇人和汉子脸上欣喜的表情。

听着他们兴奋的大呼小叫。

“是个带把的!是个带把的!”

“孩他娘,你说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咱都是大老粗,没读过书的,哪会给孩子起名?”

“就叫平安吧,李平安。现在这世道,乱成了一锅粥,咱就希望孩子能平平安安长大,平平安安的就好。”

李平安吗?

很朴素的名字…

许砚在心底里自语。

但又觉着,

好似也不错。

朴素,却也很有意味。

他一天一天长大,从襁褓中的孩子,变成了能蹒跚学步的幼童,之后又继续长大,变成青年。

父亲李壮实觉着,自己是个大老粗,一辈子没怎么读过书,

所以在李平安,也就是许砚束发那年,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将李平安送去了学堂。

背着糠面馒头,身上穿着破破烂烂,但是母亲亲手缝制的粗布衣裳,怀里揣着家里仅剩的几枚铜板,李平安从村子口离开,朝身后的父母挥了挥手,踏上往县城的求学之路。

夕阳如血,染红了半边天空。

许砚回过头来,恍惚间看到了父母双鬓染上的白丝,再细细感受着身上穿着的破旧衣裳,感受着怀里沉甸甸的铜板。

他好似在这一刻,终于不再是许砚,而是彻彻底底的李平安,一个普通的乡下娃子,正带着父母的期许,去求学,去走上新的路。

或许,这就是红尘吧…

简单的生活,简单的感情…

李平安这般想着。

之后的三年时间,李平安在县学里读书,虽然家贫,但庆幸的是,他好似的确是个读书种子,得到了县学当中老师的赞誉,

也有老儒拍着他的肩膀称:“此子日后,可登金榜。”

李平安也是这么觉得的,

寒窗苦读,他自认颇负才学,也自认一定能在未来的某一日中榜,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然后将家中老父老母接去京都享福。

可李平安的梦,只做了短短三年,便在某一日,突兀地碎了。

那日,

他睡得很早,

因为第二日,就是他去考童试的日子。

但第二天清晨起床,正准备同同窗一并去参加童试,

却收到了从家乡寄过来的信。

信件上的内容并不多,寥寥几行字,但让李平安的心彻底碎了。

“余杭城血衣军,不日前路过此地,一路烧毁村庄十余座,屠戮百姓,路旁俱尸骨。”

血衣军,

李平安是知道的,

自从玄宗陛下身死之后,这天下就乱了。

天下乱了,

便有无数人起了军队,要去夺那龙位。

血衣军,乃是余杭城城主带起的军队。

可是…你们去夺龙位便夺龙位罢!为何要杀我爹娘?

李平安疯了似跑回家乡,没去参加考试…

他看见了被烧成灰烬的村庄…也最终找到了路边,爹娘的尸体…

从此,

这世间少了一个状元郎,

却又多了一个疯书生。


    (http://www.wxgxsw.com/book/jiaacc-2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