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领航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章 领航者

 

正午,林广福家

林永年回家了,老两口开心地安排了丰盛的午餐。

“爹,这次共买了3000石陈粮,运回来600石,还要运4次。账目在老林头那边,我就不说了。”

“能买到这么多粮,我就放心了,明年如果闹灾,全村熬一熬死不了人,我也算功德一件。希望老天有眼,别把人往死里逼。”

“老东西,不要动不动把死挂在嘴上,儿子刚回来,你让他吃口热乎的。”

“娘,我正吃呢,太久没吃娘做的刀削面了,这老陈醋的酸香混着羊肉臊子就是好吃。”

“好吃,就多吃。砚哥儿!给你爹再盛碗羊汤!”老太太舀了勺辣子浇在儿子碗里。

“你们两兄弟这么久都不回来,也不知道老二现在什么样了。好在有砚哥儿陪着我们,我跟你说,村里都说砚哥儿是天才,设计好多东西,以后一定会比你们两个更有出息。”

“这小子,看来是闹出点名堂。”林永年也满意地说。

林砚这会坐在爷爷旁边,低头猛吃,他才没空看父亲与爷奶三人在表演父慈子孝的戏码。

下午,林砚在书房翻阅《齐民要术》水利篇,竹纸上的“道法自然“四字已洇开墨痕,书中所述“顺应水文规律““强化资源循环““注重系统调控“三大要义,对现在林家村还是有价值。

民国初年的农业生产方式仍与宋代类同,旱地作物轮作制与《要术》记载如出一辙。

而作为立志在这个世界种田的林砚来说,林家村就是一切的开始。

从最近观察的数据来看,林家村最大的问题是缺水,所以水利工程是接下来的核心工作。

这时,林永年从书房外面走进来,看到林砚在看书,走过来摸摸脑袋“你爷爷说你五子棋很厉害,要不要来几局?”

“好啊”

林砚合上《齐民要术》时,棋罐已搁在案头。

林永年盘腿坐在蒲团上,黑白云子“啪嗒”落盘。

林永年执黑先行,捏着黑子往棋盘一叩“啪!“,将黑子拍在天元位,震得茶盏泛起涟漪:“当年你爷教棋,头子必落中宫。“

林砚白子轻点星位:“爹,这叫抢占边角势。“

“胡沁!“第二枚黑子直逼白棋,“五子连珠讲究个气脉贯通,似咱村东头的老渠...“

“断!“白子斜刺封喉,五珠瞬成。林永年捏着黑子僵住,茶梗在盏中打了个旋。

“完胜一局,可摹经商。”

林永年忽然推盘大笑:“这手比你爹当年还利索!再来一局”

林砚坏笑,心想:“小样,我专制各种不服”

黑棋摆出十字阵:“这叫'十面围堰'“

“破!“白子四珠成方,中心空门大开。

林永年皱眉落子,忽见五枚白子如箭离弦:“爹,这叫中心开花。“

终局

黑棋在边角筑起长龙,林永年:“这手'盘山渠'如何?“

“截流!“白子凌空斩下,五珠封死龙脉。

林永年突然推枰大笑:“好家伙!三局竟摸不着边角!“

第三局林砚胜。

“完胜三局,气运相生。”数值升到82。

“你小子确有天赋,往后作何打算?“

“爹,那你未来想做什么?”

“我啊,想把布行做得更大点,到时把总店开到太原去。最近听说日本在山东建了一个纺织工厂,出的棉布质量不错,规模是我们家的几十倍,成本还低。我计划接下来找个机会去参观,考察一下机器。等将来我也要建个山西最大的纺织厂。怎么样?”

“爹,你太厉害了,我决定了,将来就帮你把这个厂建起来,然后当个逍遥少东家。”

“臭小子,想得美!你有这么好的天赋,就应该为乡里谋百年基业。最近在村里做的事就很不错,坚持下去。”

“爹,你回府城时去成立一家公司,然后在村里建两厂,一个纺织,一个印染。先从熟悉的地方做起,把人才备足,等你将来建厂就有人用。”

“说说你的想法”林永年来了兴趣。

“先说纺织,村里的妇人还是有一定的基础,只是基于外部条件,质量和产量还是比较低,造成生产效率不高,所以收入没能提上来。你可以在村里建一个纺织工厂,让这些妇人都到厂里去做工,厂里按照合理的管理来提高质量和产量,这样你的布行就有稳定的货源,便于你在经营上的统筹。而厂里的妇人在提高了效率的前提下,她们的收入会比现在有大幅提高,这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再说染布,现在市面上供应的布还是那种传统工艺加工出来,颜色单一,耐磨度不够,且掉色,缺点还有很多。基于没有形成规模化,没有足够的利润来投入后继研究,只能保持现状,最终会被外国更先进的技术淘汰。你现在建染布厂,好处多多。等你有足够的利润了,就不断投入到技术升级中,永远比别人先走一步,市场就是你说了算。”

“这个想法很好,我等下跟你爷爷商量一下。还有什么好的想法一起说了。”

“爹,帮我把村里那些还没有开荒的丘陵都买下来,我有用。”

“现下兵荒马乱,山地贱如土,倒是好买。这么大的地你有什么想法?”

“开荒种田啊!我有办法把这些变成良田。”

这时林广福也走到书房,林永年就把刚才的对话给他讲解一遍。

“买!“老爷子烟杆重重一磕,“明日就找乡里的王乡长划地契,三十块现大洋包圆所有的山岭!“

“工厂你是怎么个章程?”

林永年:“爹,按砚哥儿的筹划,咱分两步走。纺织厂先用老祠堂西头的棉纺作坊改造,染布厂设在青龙涧下游。“

林广福:“新纺机要多少台?织机要多少台?”

“新纺机前期按60台,等后期工厂建上来后,最少按500台。织机从府城定做新款的铁木织机20台,到时回来。”

林广福:“匠人怎调配?“

“赵卯子带六个木工改制厂房,孙鹞子侄儿在太原机械局学过徒,让他管装机,女工从织户选八十人。设工头三人:生产、机修、仓储。每旬考绩,出纱超额的班组多分一成利。”

林广福:“染坊那边呢?”

“用王寡妇的靛青配方和砚哥儿草绿配方,建八连缸染池两组。招四十个后生,分煮青、浸染、晾晒三组。”

“纺工日薪两角,每超产十斤加五分。染工按缸计酬,每染一匹布抽半文钱。”

林广福:“伤残抚恤怎定?”

“仿照潞城火柴厂章程,医药费厂里担七成,误工每日补一角。”

林永年:“按簿记法,分原料、工耗、运输三本账。每旬盘库,损耗超两成扣工头薪。”

林广福:“销路怎铺?”

“先供应当铺改制棉袍,再走同蒲铁路销往绥远。染布打“太行”字号”

林广福:“兵匪来讹怎办?”

林永年:“利润抽两成养护村团。枪械从德州洋行买,走卫河水路运。“

“头年稳产,次年添机,把纺染连成片。我计划三年内吃下潞安府七成土布市。“

“爹,新公司你想起什么名?”林砚突然插问

林永年跟林广福对望一下,一起转头看向林砚“你有想法?”

“领航者”林砚说,“引领与指导、安全与稳定、团结与合作。”

“引领与指导:带领人们走出迷茫,找到前进的方向。”

“安全与稳定:安心地前行,不必担心迷路或遭遇危险。”

“团结与合作:大家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林永年跟林广福心在震动,要重新认识林砚了。

好大儿(孙),这是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http://wxgxsw.com/book/jiiig0-1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