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阎长官的考量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5章 阎长官的考量

 

太原·督军府

阎长官放下手中那份自晋城急递而来的报告,墨迹仿佛还带着晋城的黄尘气。标题直白醒目:《关于恳请批准于晋城枯树林区域设立“晋南钢铁工业基地”并一体化开发周边矿产资源的陈情及规划纲要》。他靠进宽大的皮质椅背,手指习惯性地在光亮的扶手上轻轻敲击。

这份规划堪称宏图——五十平方里官荒、铁矿、煤矿、钢铁联合体……野心勃勃。晋城那个县佐苏伯钧和布行东家林永年,何时有这等气魄和眼光了?阎长官微不可察地蹙了下眉。报告措辞严谨周全,但他隐隐感觉,其背后似有一股更精明的力量在推动。他暂且按下这份疑虑,将报告推到一旁,目光扫向秘书刚呈上的几份省城报纸。

《晋阳民报》三月十九日与二十八日的头版瞬间攫住了他的视线。

第一篇:《官帽赌清泉!副局长苏承勇神技解危局,李王两村化干戈》

阎长官饶有兴致地读着。苏家老三苏承勇,他有印象,一个勇猛干练、带点江湖气的警察头子。报道描绘的场景极富戏剧张力:两村械斗一触即发,苏承勇临危受命,不仅弹压了暴力,更以“摘乌纱”为赌注,立下生死文书,于众目睽睽之下精准寻得清泉,化干戈为玉帛!“神乎其技?”阎长官嘴角牵起一丝玩味的弧度。乡野藏龙卧虎,这苏三爷在地方上威望卓著,更懂得借势凝聚人心、平息事端。照片上那签满密密麻麻红指印的麻布文书与喷涌的清泉,极具视觉冲击。阎长官颔首:“这苏老三,是个人物!懂得借势,敢担责,能解燃眉之急,好!”

第二篇:《晋城集议抗大旱苏县佐三策兴水利巾帼解囊担重任》

这篇报道让阎长官的眼神更加专注。苏伯钧,苏家老大,沉稳务实的县佐。他提出的“水库三策”——水权田权引绅富股本、水权专营招商、发行水利债券——条理清晰,切中肯綮,既谋长远(水库),亦解近忧(以工代赈修路)。尤其是借绅富逐利之心将其与水库利益深度绑定,以及以专营权吸引商贾投资,手段老练务实,显露出地方官员难得的远见和执行力。最令他动容的却在结尾:当包销债券的重任悬而未决时,苏家女公子苏婉贞挺身而出,“晋兴银行,愿担此任!”照片上的女子素净沉稳,眼神却异常坚定。阎长官指节轻叩扶手:“苏家一门,英才辈出啊!苏伯钧谋定长远,苏承勇勇解危局,苏婉贞巾帼担当!这林家媳妇,亦是苏家女,好一个‘倾力襄助’、‘自当垫付’!苏家,是真心为晋城父老寻生路,亦是替官府分忧解难!”

阎长官将两份报纸并排,目光又掠过那份钢铁基地的报告。一个清晰的脉络在他脑中成型:

1、苏家乃救灾砥柱:苏承勇解最急迫的械斗与寻水之困,稳住基层;苏伯钧谋长远水利与道路,提供系统方略;苏婉贞提供关键金融支撑(包销债券),担巨大风险。苏家三兄妹,各司其职,默契配合,俨然是晋城救灾抗灾的中流砥柱。

2、乡绅力量凸显:苏伯钧策略的核心,便是倚重与引导本地绅商之力(绅富入股、招商专营、债券认购)。苏婉贞的晋兴银行即为本地钱庄翘楚。报道中李县长的决策(招商筑路)亦仰赖商会响应。这显示晋城乡绅阶层在灾难面前展现出相当的动员力与责任感。

3、“功德契约”之魂:报道虽未直接提及后来的“功德契约”,但苏承勇的“生死文书”与万民按指印之举,其精神内核与“功德契约”一脉相承——皆是以强烈的仪式感与共同承诺来凝聚人心、约束行为。苏家于此道,可谓深谙。

4、钢铁基地之关联:这份宏大报告,在阎长官此刻看来,更像是苏伯钧、林永年等地方乡绅在化解燃眉之急(抗旱救灾、修路赈灾)后,借助凝聚的人心与初步整合的资源,欲为晋城谋长远发展之产业根基。其资金来源,恐与成功发行的水利、修路债券及苏家整合的地方资本密不可分。

“好!好!”阎长官忍不住又赞两声,脸上泛起欣慰的笑意,“晋城有此等尽心竭力、智勇兼备之乡绅,实乃地方之福,亦是省府之幸!苏家一门忠义,为官者如苏伯钧、苏承勇,为商者如苏婉贞、林永年(林永年乃苏家女婿,自属乡绅力量),皆能急公好义,勇于任事!此真地方柱石也!”

那份钢铁基地报告背后可能存在的“推手”疑虑,此刻被对以苏家为代表的晋城乡绅力量的赞赏暂时冲淡。在他看来,这一切谋划与行动,皆符合地方实力派在危难中展现担当、谋求发展的逻辑。

阎长官沉吟片刻,提笔在那份《陈情及规划纲要》扉页上,以遒劲有力的行楷批下两个大字:

“照准。”

他将报告递给侍立副官:

“原件存档。抄送建设厅,命其按最优条件,火速将枯树林与黑风寨地契文书办妥,交予晋城。转告苏伯钧、林永年:好生为之,莫负‘万民功德’!”最后四字,他咬得格外清晰。

阎长官起身,踱至窗前,望着太原城景,决意已定。他转身对副官沉声道:

“备车!传令,本督不日亲赴晋城视察!”

“其一,察看旱情实况,灾民安置是否妥当。苏承勇解了两村之斗,他处如何?”

“其二,苏伯钧‘水利三策’,尤是那水库选址与债券发行,进展若何?苏婉贞的晋兴银行,担子不轻!”

“其三,”他指了指桌上那份三月十九日的《晋阳民报》,“那位苏三爷寻得的泉眼,本督亦要亲睹!是何等‘神技’,竟能服万民,化戾气为祥和!”

“其四,晋长新路乃苏伯钧‘以工代赈’之要枢,亦为将来发展命脉。招商竞标如何?有无偷工减料!”

“最后,”他略顿,目光深远,“看看这苏家兄妹,连同林永年,替地方、替省府,将这一摊子事,究竟办得如何!告知李县长、苏伯钧:本督要听实情,看实效!”

副官肃然领命:“是!督座!卑职即刻安排!”

阎长官挥手,副官退下。他重又坐回椅中,目光在钢铁基地的报告与旁边的报纸间流转,脸上神色交织着期待与深沉的考量。

晋城此行,他要亲眼看看,这群在灾荒中迸发出惊人能量与担当的地方乡绅,究竟能将这盘棋弈至何种境地。这“乡绅戮力救灾”的表象之下,是纯粹的桑梓情怀,还是潜藏着更为深远的图谋?他需要亲自去触摸那片土地的脉搏。


    (http://wxgxsw.com/book/jiiig0-16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