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鸡舍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4章 鸡舍

 

晚上,林砚在饭桌上,跟父亲林永年说一下医药公司的事,并说清楚自己的思路,然后强调要买太行山头,种药草的成功率他可以保证。

等林永年点头后,剩下的他就不管了。

林家众人现在已习惯林砚的风格,外面揽了一堆事,往家里爷爷和父亲身上一扔,然后就不管了。

饭桌上,爷爷倒是提醒他,村里的鸡舍建好了,明天最好是看看鸡进场前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村里的鸡舍共3栋,坐北朝南。

其中2栋比较大的是鸡舍,采用竹木复合结构;一栋比较小的是仓库,采用青砖结构。

鸡舍是按林砚提供的图纸来建的,这种结构在这个年代是封闭式鸡舍最优的方案。

最大的优点是成本低廉,取材便利,整个鸡舍全部建完只需50银元左右。

从外观看鸡舍长100米,宽6米,采用直径12cm杉木框架,埋深0.5m防腐处理,墙体采用双层竹编夹层,内填石灰拌草木灰(防虫)+碎麦秸(保温),外覆茅草顶(坡顶30°防积雪)。

为了解决防火隐患,墙体涂抹黏土砂浆(石灰+黏土+稻草),阻燃性提升30%。

南侧开活动竹窗(蒙油纸透光)用来采光,北墙内侧砌薄土坯夹层(厚8cm),内置炭火盆烟道(室外生火,烟气供暖)。

外部建有粪池一座:地面倾斜5°,粪便汇入石灰消毒池(要求每周清理一次)。

双层竹墙夹填稻草或麦秸(厚10-15cm),冬季保温效果接近土坯房,夏季竹材导热系数低(0.15 W\/m·K),遮阳避暑效果优于石砌鸡舍。

竹编墙体的天然缝隙保证空气流通,避免氨气积聚(民国时期无机械通风设备),竹木吸湿性较强,可缓解雨季潮气,减少鸡群足癣发病率。

两座鸡舍的功能不同,一座是用来养蛋鸡,一座是养肉鸡。

笼养密度设计为0.5平方,采用立体笼架,层高45cm。

每层鸡笼下面,林砚设计了一个木板用来收集鸡粪,要求每天收集和清洗,避免发生病毒污染。

安装有栖架系统,每只鸡栖木长度≥15cm,高度差≥30cm。

最绝的是食槽设计。竹筒劈成半月形,内壁用棉布衬着,外沿嵌两条木轨。

计划第一批养500只母鸡和50只公鸡(芦花鸡),这些鸡是从村民手上收上来的,每只鸡林砚都检查过是青年鸡,保证今年就可以生蛋。

村里安排养鸡经验比较好的六婶负责,先安排2人辅助,后面根据情况再增加人手。

对一些超过这个年代的设计的功能和作用,林砚跟她介绍清楚,并确认对方已清楚细节。

对于日常管理,林砚带六婶和二个帮工一起到鸡舍内边走边解说。

“六婶,每日卯时先查草帘子,这草垫子得铺三指厚,晌午掀开透风。”

六婶攥着把高粱秆比划厚度:“晓得了,跟捂豆芽一个理儿。”

“饲料按三成粟米、两成棉籽饼、五成野苜蓿配,每日巳时喂头顿。”

指尖戳着饲料配比表底下一行小字:“今年冬天野苜蓿难寻,得掺三成橡子粉顶数,这玩意后山老橡树林要多少有多少,你平时可以按排人去多捡些回来放仓库存着。”

六婶揪着耳垂发愁:“橡子涩口,鸡崽子啄两口就不肯吃!”

“拿温泉水泡两天,每日换三遍水去涩。”

六婶掐着指甲盖算比例:“棉籽饼也是涩口,一起拿温泉水泡软乎喽!”

“正是这理儿!”

“夜里鸡舍挂两盏棉油灯,灯芯掐到指节长,既保暖又不呛烟。”

“每日申时记档,哪窝鸡吃食少、哪窝粪发稀,都得标明白。”

六婶从兜里掏出半截木炭:“俺在墙上木板画道道,横杠表病鸡,圆圈记产蛋数。”

“回头用艾草编成草帘子挂门头,驱虫好使!”

跟在后头两个帮工,急忙出去准备干艾草。

“为了防止疫病,除你们3个外,不准外人进入鸡舍,连族老们也不行。”

“晓得!”

六婶突然拍大腿:“要是鸡崽子闹病咋整?前年林麻子家鸡瘟,一死就是大半栏!”

“病鸡立马挪到西头空窑洞,每日晌午喂大蒜水,我托百草爷爷配了便宜药粉。而且,这么养的鸡我保证鸡不会生病。”

六婶突然咂摸出点门道:“你这哪是养鸡,分明是拿伺候月子的劲儿折腾!”

林砚合上本子咧嘴笑:“等开春下了双黄蛋,您蒸碗鸡蛋羹就明白喽!”

林砚踩着刚撒过石灰的鸡舍小道,老远瞅见村里的粪肥总管在河滩拾牛粪。

这汉子本名林三粪,因祖传三辈管村粪堆得了个诨名,掌握“三温三寒“发酵法,是村里的粪便分类专家。

“张叔,给您揽个肥差!村里新建的鸡舍每周出五担粪,您拾掇干净了,每担多给半斤小米。“

张老粪粪叉子往地上一杵:“鸡粪稀汤寡水的,沤肥都嫌烧苗!“

“不沤肥,养地龙。您在西坡挖六个浅坑,坑底铺秸秆,鸡粪掺三成石灰粉堆上,七天就能出肥。“

“地龙能卖钱?“

“比牛粪金贵!“林砚翻开账本,“我爹的医药公司收活蚯蚓三十文一斤,晒干的入药更翻倍。“

“七天出肥咋算?“

“头三日盖草帘子遮光,第四日掀开泼温泉水。“林砚画出粪堆剖面图,“上层收蚯蚓,中层肥土卖给村里统一收,底层废渣填药厂硫磺坑——百草爷爷说要配驱虫粉。“

“晓得!”

“三粪叔,眼下一间鸡舍每周出五担粪,等开春一间鸡舍,再添三间猪圈、两排牛棚,这再增加六个坑也不够糟践,你还得再加坑。“

“再加坑?西坡能挖的地界都占满了!“

“往河滩砂石地扩。“林砚捡根树枝画图,“那地种不了庄稼,挖坑不心疼,先建十亩地,专门堆粪。”

“十亩?“林三粪掰着粪叉齿算,“那得雇八个人手......“

林三粪粪叉子往地上一杵:“说得轻巧!光运粪的板车就缺三辆!“

“我回去跟爷爷商量一下,让族里出钱出人成立一个集肥厂,如何?”

“集肥厂怎么个章程?”

“这要你亲自到祠堂跟族老们当面商量。”

“而且猪粪比鸡粪骚十倍,招苍蝇咋整?“

“你可以分坑堆!“林砚掰着指头数,“猪粪单挖五坑,混上锯末子压味;牛粪掺麦秸,堆北坡当棉田底肥;马粪精贵,晒干装麻袋卖给晋城药铺。“

林三粪豁牙笑出声:“这埋汰生意倒让你盘出花来!你这神童之名我可算见识到了。“

对于被人当面称神童,林砚笑一笑也不当一回事,打趣道:“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今年庄稼能不能高产全靠张叔你了。”


    (http://wxgxsw.com/book/jiiig0-3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