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两石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1章 两石

 

第二天,苏婉贞决定去麦田看一下情况,于是拉着林砚,让他带路。

通往村外麦田的小路,踩上去酥松,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泥土和新生植物的清冽气息。

林砚牵着母亲苏婉贞的手,踩着田埂,来到了村里的麦田边。

苏婉贞的脚步猛地顿住了。

饶是听丈夫和公爹描述过,亲眼所见仍是另一番冲击!

眼前是望不到边的浓绿,那麦苗一株株挨挤着,叶片宽厚油亮,根茎粗壮得不像话,在阳光下泛着健康的、近乎纯粹的光泽。

整片田地像铺了一层厚墩墩、生机勃勃的绿绒毯,沉甸甸地压在地垄上。

她忍不住蹲下身,伸出手指,小心翼翼地拂过一片麦叶。

叶片肥厚,颜色是那种饱吸了养分后呈现出的深油绿色,脉络清晰有力,在晨光下甚至能看到叶片表面一层极其细微的、仿佛油脂般的光晕。

苏婉贞站起身,极目远眺。

那绿色似乎更加浓郁,更加蓬勃。

晨风吹过,整片麦田泛起柔和的绿色波浪,叶片相互摩擦,发出极其细微的沙沙声,仿佛在低语着生命的活力。

“真是……神了……”苏婉贞喃喃自语,心中的震惊久久不能平息。

这麦苗的长势,已然超出了她所有的经验和认知。

她看看身边一脸理所当然的儿子,再看看脚下这片长势喜人、生机盎然的麦田,只觉得这林家村,自从砚儿回来后,似乎就笼罩在一种难以言喻的福泽之中。

忽然一个念头忽然冒了出来,她停下脚步,低头看着身边儿子。

“砚儿,”她语气带着点不经意的试探,“你说要是咱们去趟晋城你姥爷家,你能不能也像在这儿似的,给他们也找个这么好的水源?让他们那的庄稼,也长得跟咱家麦子似的?”

林砚眨巴着大眼睛,认真地想了想,小眉头微微蹙起:“姥爷家的田地在哪里啊?我没去过呢,不知道那边的山是什么样子。”他歪着小脑袋,似乎在努力想象晋城的山水地貌。

苏婉贞的心微微提了起来,带着一丝期待看着儿子。

实际上他的水脉勘察能力是可以在林家村之外使用的,但是不知道外公家的农田所在地,会不会有地下水脉经过,所以他不敢打包票。

只是母亲的请求,他也不能推脱,必须安排!

只见林砚的小眉头忽然舒展开,小手还煞有介事地比划起来:“不过娘!我觉得吧,这事儿可以试试先找水源。但是麦子不行,”他小脑袋摇了摇,语气很认真,“得等咱家地里这批冬小麦收了,做成种子。到时候,让姥爷家拿他们外面收的普通麦子,来换咱们家的好种子回去种才行!”

“换?”苏婉贞微微一怔,柳叶眉轻挑,有些意外地看着儿子,“什么换法?砚儿是觉得咱家的麦种好,不能白给姥爷家?”她以为儿子是舍不得家里的好种子。

林砚没有直接回答母亲的疑问,他蹲下身,小手轻轻拂过田垄边一株格外健壮的麦苗,那油绿厚实的叶片在他指尖微微颤动。

他抬起头,乌溜溜的眼睛看向母亲,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娘,您看,就凭咱家这麦苗的长势,今年一亩地能打多少粮食?”

苏婉贞顺着儿子的目光看向这片生机勃勃得异乎寻常的麦田,略作思索。

她在府城也常听人谈论农事,对产量心里大致有数:“以往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咱们村最好的地,一亩也就打上一百五十斤顶天了。今年这麦子……”她顿了顿,看着眼前这片深绿如泼墨、茎秆粗壮分蘖众多的景象,把心里的预估往上提了提,“看这长势,娘估摸着……或许能有一百五十斤?”她说得有些迟疑,这已经是她能想象的最好结果了。

“不止!”林砚立刻摇头,小脸上是毫不掩饰的笃定,他伸出两根短短的手指,比划给母亲看,“最少最少,也得两石(240斤))!”

他这惊人的数字一出口,苏婉贞倒吸一口凉气,眼睛都睁大了:“两……两石?!砚儿,这话可不能乱说!”这产量,简直是闻所未闻!

林砚却显得很平静,他拍了拍小手上的泥土,仿佛在陈述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娘,您信我。这地里的麦子,不一样。”他没有解释怎么个不一样法,但那双清澈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超越年龄的、近乎洞察的自信。

他心里清楚,虽然这批麦种在播种时他还没有穿越过来,但开春后那场看似“挽救”的行动(实则是气运合并),早已将它们引向了最优的生长路径,每一株都在向着其基因潜力的极限进发。

想想后世那些试验田,得多少专家围着转,什么精耕细作、上等肥料、连土里的酸咸都得调得刚刚好,开发的种子才勉强摸到八百到一千五百斤的边儿。

到了他这儿?

根本不用什么专家来精耕细作,五谷丰登的能力直接把产量拉满,也就这批种子不行,一窝种子的出芽率才50%~60%,而且长出来的禾苗强弱不一,底子太差了,影响收成了。

后面种子优中选优,每年迭代,产量会逐年向上增长的。

但这些还要很长的时间来实现,林砚现在还没法说,到时用成绩来说话。

所以说两石,已是保守估计了。

林砚仰起小脸,乌溜溜的眼睛里闪烁着超越年龄的笃定光芒,“娘,等这批小麦下来选出优良种子后,按我的方法去种,水肥到位的情况下,产出会更高。我敢说,一亩地打上三石(约360斤),也是有可能的。”

他清脆的童音在空旷的田埂上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苏婉贞低头看着儿子,柳叶眉下的震惊几乎凝固在脸上。

三石!这孩子竟敢说三石!

林砚感受到母亲的震撼和难以置信,他伸出小手,轻轻拍了拍母亲放在膝上的手背,那动作带着一种安抚的意味,与他小小的年纪形成奇异的反差。

“娘,您看,”他指着眼前一株格外粗壮、分蘖极多的麦苗,“它扎得深,吃得饱,所以才有劲儿长这么壮!”。

她顺着儿子的小手看去,那株被他点名的麦苗在暮色中依旧挺拔油绿,仿佛蕴含着无穷的生命力。

那分蘖(niè),从主茎根部密密麻麻地钻出七八个壮实的“兄弟”,每一根都精神抖擞地向上伸展着,叶片宽厚,叶脉清晰有力。

“娘,您看这麦苗的间距,”林砚用小手指了指垄沟之间略显宽裕的空地,“留得有点太宽了!可以往密里挪挪,一亩地至少能多种上三成苗!”

他顿了顿,又指向田里一行行麦苗:“您再瞧瞧,这一垄垄的苗,是不是稀的稀、密的密,看着不匀称?这就是种子的成色不够好,发芽率不高,造成禾苗数量有差异”。

林砚一一解释,“还有啊,这茬小麦去年种时,已干旱,再加上肥料上的不及时,这些都对小麦的产量有影响。”

他仰起小脸,乌溜溜的眼睛看着母亲,抛出一个带着希望的反问:“可娘您想想,要是咱们用好种子、种密实点、水给足、肥喂饱,那这麦子的收成,是不是有可能收获三石?”

苏婉贞深深吸了一口带着泥土和青苗气息的空气,她反手握住儿子的小手,没有再追问,只是看着儿子:“好,娘等着看,是不是真有三石。”

林砚咧嘴笑了,露出一排小白牙:“嗯!肯定能!”他拉起母亲的手,“娘,天快黑了,咱们回家吧!阿满该找我们了!”


    (http://wxgxsw.com/book/jiiig0-6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