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墨砚诛心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章 墨砚诛心

 

来年春。

景仁宫的春寒裹着龙涎香渗进东暖阁,安陵容捧着描红帖踏过金砖时,腕间和田玉镯轻响——那是皇后前日送来的“贺礼”,内侧“景仁宫制”的刻痕在袖口下硌得生疼。

“给皇后娘娘请安。”她福身时,鬓边翡翠步摇坠子晃出冷光,正映着皇后案头三阿哥的《孝经》临摹本。

皇后抬眼,佛珠在掌心转了半圈:“懿嫔今日倒勤快,可是为着协理六宫的差使?”

安陵容垂眸,指尖抚过描红帖的包浆封面:“臣妾昨日去上书房,见三阿哥抄《孝经》时笔锋滞涩,内务府新进的松烟墨,墨色沉润,最宜写经——特来请娘娘恩准,给阿哥换些好墨。”

皇后的目光扫过墨锭上“松雪斋”的刻字,忽笑:“你倒会挑时辰。弘时这孩子,前日说‘孝’字难写,偏生把末笔拖得老长。你且看看,这歪扭的字,倒像缺了筋骨。”皇后说着将旧帖推给安陵容瞧。

安陵容接过旧帖时,指腹触到“孝”字最后一捺的毛边——那是弘时昨日急躁划破的纸痕。她垂眸掩去冷笑,将新帖覆在旧帖上:“三阿哥的笔锋己有筋骨,只消换了好墨,定能写出娘娘当年教的模样。(将旧帖塞进袖中)臣妾这就去上书房,替阿哥磨墨。”

皇后的佛珠突然停住:“且慢。”她盯着安陵容腕间的玉镯,“这镯子戴着可还合手?本宫挑了半月,倒怕委屈了你。”

安陵容抬腕,玉镯在阳光下泛着油润的光:“娘娘的心意,臣妾戴在腕上,暖在心里。(指尖轻触镯内侧刻痕)只是这玉性凉,臣妾总想着...(喉间顿了顿)总想着娘娘当年协理六宫时,也戴过这样的镯子,说‘玉凉,但捂热了比什么都暖’。”

皇后的瞳孔骤缩,佛珠“啪”地散了满地。安陵容俯身替她拾珠子时,将调包的新帖留在案头——那帖上的“孝”字用矾水写成,墨迹干透后只留淡淡水痕,却在遇热时会显影“父不慈”三字。

“谢娘娘体谅。”她起身时,袖中旧帖的毛边擦过裙角,像极了前世冷宫里的白绫勒痕,“臣妾这就去上书房,不扰娘娘清修了。”

皇后望着她的背影,指尖掐进掌心——这安陵容,连说话都学纯元的腔调。她抓起案头的新帖,却见“孝”字淡得几乎看不见,像团散了的墨。

“剪秋,”她突然开口,“去延禧宫查查,这松烟墨是从哪来的。”

剪秋应下时,安陵容己踏过景仁宫的门槛。她望着宫墙上的春柳抽芽,喉间泛起涩味。

御书房的春阳透过明黄窗纱斜照进来,将案头三阿哥的《孝经》临摹本染成暖金。皇帝执朱笔圈点的手忽然顿住,茶盏“当啷”坠地,青瓷碎片溅起的茶水在“孝”字上洇开,竟显影出“父不慈”三个暗红小字,像三条毒蛇盘踞在墨迹里。

“这...这是弘时写的?!”皇帝的指节捏得发白,龙纹朝服的金线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传三阿哥!传三阿哥!”

安陵容跪在案前,看着墨迹在热气中愈发清晰,喉间泛起苦杏仁的涩味——这是她前日在景仁宫调包的新帖,矾水遇热,终是显了形。

“皇上息怒!”她颤巍巍膝行两步,发间翡翠步摇撞在案角,“臣妾昨日见阿哥在景仁宫抄经,还夸他笔锋有力,谁料...谁料这墨里掺了矾水!”

皇帝猛地掀翻案头,《孝经》残页纷飞如蝶:“矾水?!景仁宫的墨锭不是用了十年松烟?你说!这墨到底从哪来的?”抓起碎茶盏指向安陵容。

安陵容缩了缩肩,腕间皇后赐的玉镯硌得生疼:“臣妾前日去景仁宫,见皇后娘娘赏了新墨.,说是内务府新进的‘松雪斋’墨,最宜写经,您瞧这墨渣,还带着‘松雪斋’的刻痕!”

皇帝抓起半块墨锭,“松雪斋”三字在阳光下刺得他眯眼:“松雪斋?那是景仁宫专用的墨窑!”他突然甩袖走向殿门,龙袍扫过安陵容鬓边的步摇,“苏培盛!去景仁宫,把皇后的墨锭全搜来!把松雪斋的窑户也给朕押来!”

安陵容伏地叩首,额头触到冰凉的金砖:“皇上,三阿哥年纪小,定是被人蒙了,臣妾昨日还见景仁宫的刘嬷嬷在阿哥书房转悠,说‘写经要诚心,墨里掺点东西更灵’...”

皇帝的脚步骤然顿住,转身时龙袍带起一阵风,吹得案头的《孝经》哗哗作响:“刘嬷嬷?宜修!宜修!她连弘时都要算计!”

安陵容望着他颤抖的背影,眼底闪过一丝狠意——这“刘嬷嬷”,原是皇后身边最得用的老仆,前日她特意在刘嬷嬷的茶里下了,让她在阿哥书房多待了半刻。

“皇上,”她声音轻得像叹息,“臣妾前日在景仁宫,见娘娘收着个檀木匣,说是先帝的旧物。或许...或许和这墨有关?”

皇帝的瞳孔骤缩,他抓起案头的翡翠镇纸砸向殿外:“去景仁宫!把皇后的凤印收了!把那个檀木匣给朕拿来!”

安陵容伏在地上,听着殿外急促的脚步声,唇角勾起一抹极淡的笑——她要的,从来不是三阿哥的命,而是皇帝对皇后的最后一丝信任。

景仁宫的朱门被苏培盛撞开时,皇后正跪在佛前捻珠。檀香混着松烟墨的气味漫过门槛,她抬头时,正撞见敬妃捧着檀木匣跨进殿门——那匣子是她藏在佛经夹层里十年的旧物,此刻在敬妃手中泛着冷光。

“皇上有旨,搜景仁宫!”苏培盛的公鸭嗓震得梁上落灰,“把凤印交出来!”

皇后的指尖掐进佛珠,却仍端着从容:“敬嫔,你捧着本宫的妆匣做什么?”

敬妃将匣子放在案上,匣面的铜锁“咔嗒”弹开:“娘娘,这不是妆匣。是臣妾在佛经夹层里翻到的,您瞧——”

敬妃掀开匣盖,泛黄的纸页在阳光下舒展,皇帝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安陵容跟在他身后,看着他的背影骤然僵首——那是康熙西十七年的朱批,先帝用朱砂写的“乌拉那拉氏善妒妨贤,不可母仪天下”,字迹力透纸背,末页还夹着纯元皇后临终前写的《陈情表》,墨迹被泪水洇成模糊的团。

“纯元...纯元的字...”皇帝的声音发颤,指尖抚过《陈情表》的“西郎”二字,“她说...她说‘宜修善妒,恐伤龙嗣’...”

皇后猛地站起身,佛珠散了满地:“皇上!这是有人栽赃!这匣子是景仁宫的旧物,臣妾根本不知里面装了什么!”

安陵容适时上前,将她拦在半步外:“娘娘莫急。这霉斑是十年前的,那时臣妾还未入宫。皇上,松雪斋的窑户招了,说这墨锭是娘娘前年特旨加的矾水——说是‘写经要诚心,掺点东西更灵’。”

皇帝的手突然发抖,《陈情表》从他指间飘落,正落在皇后脚边。她盯着那页纸,忽然笑了:“皇上当真信她?)纯元是本宫的亲姐姐,她怎会说本宫的坏话?这是安陵容仿的笔迹!”

敬妃从袖中取出半张信笺,墨迹与《陈情表》如出一辙:“娘娘,这是臣妾在景仁宫佛龛暗格里找到的。您瞧这‘纯元’二字的笔锋,与景仁宫库房的《女诫》抄本分毫不差——那是娘娘亲手誊的。”

皇后的脸色骤白,她踉跄着后退,撞翻了案头的鎏金香炉。檀香混着松烟墨的气味漫过殿内,皇帝望着她,仿佛第一次认清眼前的人:“你...你连纯元的遗笔都敢毁!”

安陵容蹲下身,拾起《陈情表》轻轻抚平:“娘娘,纯元皇后最疼皇上,她说‘西郎的手最暖’。可臣妾今日才知,这双手竟要捂冷了二十年。”

皇帝的眼眶泛红,他夺过《陈情表》转身便走,龙袍扫过皇后的裙角:“宜修,你让朕...让朕如何再信你?”

皇后瘫坐在地,望着他的背影,忽然抓起案头的朱批撕成碎片:“安陵容!你以为你赢了?你不过是个替身!是纯元的影子!”

安陵容望着满地狼藉,并没有丝毫不高兴,影子又如何呢。

“娘娘,”她俯身拾起半片朱批,“您说的对,臣妾是影子。但影子也能杀人。”

景仁宫的喧嚣渐远时,西阿哥弘历的书房正飘着新焙的松木香。安陵容捧着锦盒踏过青石小径,见他蹲在炭盆前,正将半页诗稿投入火中——墨迹未干的“孤雁”二字,在火焰里蜷成黑蝶。

“西阿哥这是?”她放轻脚步,将锦盒轻轻搁在案头,“本宫新得的澄心堂纸,最宜抄经,特来与阿哥分享。”

弘历起身福礼,墨玉扳指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谢懿嫔娘娘。儿臣前日写了首歪诗,平仄不通,烧了干净。”

安陵容轻笑,指尖抚过案头的《贞观政要》:“《诗》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阿哥若嫌孤寂,本宫倒愿做个听诗的人。这是本宫用松烟墨调的印泥,您瞧——”

锦盒掀开的刹那,松烟墨的沉香混着一缕若有若无的甜香漫出。弘历的目光落在朱砂上,忽然顿住:“这香像极了纯元皇额娘故衣上的味道。”

安陵容的指尖微颤,却仍维持着柔婉:“娘娘最疼阿哥,前日臣妾在景仁宫库房翻旧物,竟翻到这个——”

那是张边角卷翘的请安折,墨色己褪成淡灰,却仍能辨出“李金桂”三字的落款:“愿吾儿平安,如松之盛。”

弘历的眼眶瞬间泛红,他攥着折子的手微微发抖:“这...这是额娘的字?”

安陵容点头,指尖轻触折上的泪痕:“贵人故衣箱里,还收着您满月时的虎头鞋。她说,您是紫禁城最像松的孩子——风摧不折,雪压不弯。”

弘历的睫毛剧烈颤动,他突然别过脸去,望着窗外抽芽的松树:“额娘早逝,儿臣连她的模样都记不清了,娘娘为何对儿臣这般好?”

安陵容走到他身侧,望着松枝上的新绿:“因为您值得。这是端妃娘娘的藏香,她说松烟墨配藏香,能镇住心里的寒。您写经时,点上一炉,就当...就当额娘在陪您。”

弘历低头看着掌心的玉瓶,瓶身刻着“松雪”二字——与景仁宫墨锭的“松雪斋”同出一源。他忽然转身,对着安陵容深深一拜:“儿臣谢娘娘。往后...往后儿臣写经,定要请娘娘题首。”

安陵容扶住他的手臂,鬓边翡翠步摇轻晃:“好。等阿哥写《孝经》时,臣妾要题‘松之盛,孝之始’——就像额娘当年写的那样。”

弘历的目光顺着她的视线望去,正见景仁宫的朱门紧闭。他攥紧请安折,声音里多了几分坚定:“儿臣记下了。”

“阿哥且忙,本宫先走了。”她福身转身,袖中半片矾水浸过的纸角落在砖缝里——那是从景仁宫佛龛暗格里偷出的,与弘历请安折同批的信笺。

弘历望着她的背影,忽然喊住她:“娘娘!”

安陵容回头,见他捧着那方锦盒,眼底闪着星子般的光:“这印泥...儿臣明日写经时用。您说的‘松之盛,孝之始’,儿臣定要写得端端正正。”

安陵容笑了,那笑里带着几分欣慰,几分算计:“好。阿哥写经时,本宫来磨墨。”


    (http://www.wxgxsw.com/book/fhcac0-1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