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贾元春 蒙学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章 贾元春 蒙学开

 

五月的风裹着槐花香钻进梨香院,贾元春站在廊下,望着小丫头们搬来的榆木课桌首笑——这是她让木匠按孩子们的身高打的,桌角都磨得圆溜溜的,不怕磕着碰着。

“姐姐!”黛玉举着个布包跑过来,发顶的两个揪揪一颠一颠的,“我带了蜡笔!妈妈说,是苏州买的,能画彩虹!”

贾元春蹲下身,接过布包——里面整整齐齐排着十二支蜡笔,红的像火,蓝的像天,绿的像刚抽芽的柳枝。“玉儿真贴心,”她捏了捏黛玉的小鼻子,“咱们蒙学的第一堂课,就用蜡笔画春天,好不好?”

“好!”黛玉的眼睛亮得像两颗小葡萄。

这时,宝玉晃着脑袋进来了,手里攥着块玉麒麟,脖子上还挂着块通灵宝玉:“元姐姐,我也来了!老祖宗说,我要是不好好读书,就不让我吃碧纱橱的糖蒸酥酪!”

贾迎春缩在门口,绞着帕子不敢进来。贾元春招招手:“二妹妹,来坐这儿,和玉儿并排。”迎春咬着嘴唇走过来,发间的银簪歪歪的——那是她自己插的,贾元春前日刚教过她怎么戴正。

探春蹦蹦跳跳跟在后面,手里捧着本《女则》:“元姐姐,我把书带来了!昨儿我问赖大的儿子,他说学堂里就是读这个!”

惜春抱着个画匣,里面塞着炭笔和宣纸:“我要画姐姐!画姐姐教我们读书的样子!”

贾敏端着茶盘进来,身后跟着提着点心匣子的周瑞家的:“元丫头,我让厨房蒸了桂花糕,课间吃。”她望着满屋子的孩子,眼里浮起泪,“我像玉儿这么大时,也在这梨香院读书,那会子先生板着脸,吓得我们连大气都不敢出。”

贾元春笑着接过茶盘:“姑母,咱们的蒙学可不一样——先生要和孩子们玩在一处,教他们读书,更教他们明理。”

她拍了拍手,孩子们立刻坐得端端正正。贾元春翻开一本《三字经》,封皮是她亲手包的湖蓝缎子:“今日第一堂课,咱们不学‘人之初’,先学‘孝’字。”

她指着墙上的挂图——那是她让惜春画的:“这是王祥卧冰,这是黄香温席,这是咱们玉儿的故事——前日玉儿给妈妈擦汗,这也是‘孝’。”

黛玉立刻举起手:“我孝!妈妈夸我!”

宝玉凑过去:“我也孝!我给老祖宗捶腿,老祖宗说我捶得比鸳鸯还舒服!”

贾迎春小声道:“我给妈妈绣了帕子,妈妈说好看……”

贾元春笑着点头:“你们都是好孩子。‘孝’不是多了不起的事,是心里装着家人,是看见妈妈咳嗽就倒杯水,是看见姐姐难过就陪她玩。”

她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个“人”字:“这是‘人’字,两笔互相支撑。咱们贾府的人,也要像这两笔一样,互相帮衬,互相疼惜。”

探春举着手跳起来:“我知道!姐姐和妈妈帮二姐姐要回了缎子,这就是‘人’!”

满屋子的孩子都笑了,贾敏也笑出了泪——原主记忆里,迎春总缩在角落里,连话都不敢说,可此刻,她正盯着黑板上的“人”字,眼里有了光。

“接下来,咱们学算术。”贾元春拿出算筹,“三加五等于几?玉儿,你来说。”

黛玉掰着小手指头:“三……西、五、六、七、八!等于八!”

“对!”贾元春摸出块桂花糕奖励她,“玉儿真聪明!”

宝玉急了:“我也会!五加七等于十二!”他晃着玉麒麟,“我用玉麒麟数的!”

贾迎春小声道:“西加六……等于十?”

“对!”贾元春把桂花糕塞进她手里,“二妹妹算得最准!”

迎春咬着糕,嘴角沾着桂花香,偷偷笑了。

课间,贾敏把贾元春拉到廊下:“元丫头,你这蒙学,和我从前上的完全不一样。”

“姑母,”贾元春望着教室里打闹的孩子们,“从前的学堂教‘规矩’,咱们的蒙学教‘人心’。我要让他们知道,读书不是为了考女史、中举人,是为了心里有光,眼里有别人。”

正说着,惜春举着画跑过来:“姐姐!看!”

纸上歪歪扭扭画着六个小人——最高的是贾元春,旁边是贾敏,然后是黛玉、宝玉、迎春、探春,每个人手里都捧着本书,头顶画着个大太阳。

“这是咱们的蒙学,”惜春仰起脸,“太阳是姐姐,照着我们。”

贾敏摸着画纸,眼泪滴在上面:“好,好个太阳。”

系统光屏在贾元春眼前闪烁:【贾府下一代教育修正进度:30%】。她望着教室里的孩子们——黛玉正教迎春用蜡笔画花,宝玉举着算筹教探春数数,迎春的笑越来越大声,像只刚出壳的小鸟。

“姑母,”她轻声说,“您瞧,他们眼里有光了。”

贾敏点头,望着孩子们红扑扑的小脸,突然想起自己在林家的竹院里,曾对着黛玉掉眼泪:“玉儿,娘没本事,护不住你。”可此刻,她摸着女儿软乎乎的小手,终于敢说:“玉儿,娘能护着你,护着你和这些哥哥姐姐,好好长大。”

风掀起教室的布帘,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姐姐,再教一首!”“我要学画蝴蝶!”“算筹借我用用!”

贾元春望着这一幕,突然明白,所谓“护家”,不仅是护着现在,更是护着未来。这些孩子眼里的光,就是贾府最亮的未来。

“好,”她笑着走进教室,“咱们再学首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玉儿,你来念第一句。”

黛玉脆生生地念:“春眠不觉晓——”

宝玉接:“处处闻啼鸟!”

迎春小声:“夜来风雨声——”

探春喊:“花落知多少!”

惜春举着蜡笔:“我画花落!”

满屋子的童声撞在一起,像一串被风吹响的铜铃,撞碎了旧时光里的阴云,撞出了一片晴朗的天。

第六章 蒙学续·稚子展新颜

五月末的阳光带着初夏的暖,梨香院的石榴树抽出了红芽,像挂了满树的小灯笼。贾元春站在廊下,望着教室里晃动的小脑袋首笑——不过半月,蒙学里的孩子们己从缩手缩脚的小雏鸟,长成了扑棱着翅膀的小雀儿。

“姐姐!”黛玉举着张画纸跑出来,发顶的揪揪用红绳扎得整整齐齐——那是迎春帮她梳的,“您看!我画了蒙学!”

纸上歪歪扭扭画着六张小脸:扎揪揪的是黛玉自己,举着玉麒麟的是宝玉,抱着画匣的是惜春,还有两个——一个发间簪着歪歪银簪的是迎春,另一个叉着腰的是探春。最上面画了个大圆,写着“太阳姐姐”。

“画得真好,”贾元春蹲下身,摸着画纸边缘的蜡笔印,“太阳姐姐是谁呀?”

“是你!”黛玉扑进她怀里,“你像太阳,照着我们!”

正说着,教室里传来“哐当”一声响。两人抬头,正见宝玉举着算筹,把探春的墨汁瓶碰翻了。黑黢黢的墨汁顺着桌沿往下淌,溅在探春的月白衫子上,像朵开败的梅。

“你!”探春叉着腰,“我这是新衣裳!”

宝玉慌了神,抓着帕子去擦:“对不住!我不是故意的……”

“你就是故意的!”探春眼眶发红,“你总碰我的东西!”

贾迎春缩在墙角,小声道:“我帮你擦……”

惜春举着画纸凑过来:“我画只蝴蝶,盖住墨点子!”

贾元春笑着走进去:“都别急,咱们来想办法——墨汁溅在衣裳上,怎么洗?”

黛玉歪着脑袋:“用皂角!妈妈说皂角能洗衣裳!”

宝玉挠头:“我娘说,用米饭团搓,能吸墨。”

贾迎春轻声道:“我……我从前洗过,用生姜擦,再用清水漂。”

贾元春拍手:“好!咱们分三组试试——玉儿和二姐姐用生姜,宝玉和我用米饭团,探春和惜春用皂角。看哪组洗得最干净!”

孩子们立刻忙活起来。探春蹲在井边,举着皂角搓得衣裳首响;宝玉捏着米饭团,把衣裳搓得皱巴巴的;贾迎春握着生姜,轻轻擦着墨渍,像怕碰疼了衣裳。

片刻后,三组人举着衣裳比看——贾迎春那组的墨渍最淡,只留了个浅灰的印子。

“二姐姐最厉害!”黛玉扑过去,“我就说二姐姐手巧!”

探春摸着衣裳笑:“原来我错怪宝哥哥了,他不是故意的。”

宝玉挠头:“我下回一定小心。”

贾元春望着这一幕,系统光屏在眼前闪烁:【贾府下一代情商培养进度:50%】。她突然想起原主记忆里,宝玉和探春总为些小事拌嘴,迎春永远缩在角落当和事佬,可此刻,他们却围在一起,像群小蚂蚁搬西瓜,劲头十足。

“孩子们,”她拍了拍手,“咱们来学新东西——‘和’字。”

她在黑板上写了个大大的“和”,指着衣裳上的淡墨渍:“墨汁溅在衣裳上,是麻烦;可咱们一起想办法,麻烦就变成了‘和’。‘和’不是不吵架,是吵了架还能手拉手。”

探春举着手:“我知道!就像我和宝哥哥,现在手拉手!”

宝玉立刻拉住她的手:“对!手拉手!”

满屋子的孩子都笑了,贾敏端着茶盘进来,眼里浮着泪:“元丫头,你这蒙学,教的不是字,是心。”

午后,贾敏拉着贾元春坐在廊下,看孩子们在石榴树下玩“丢手绢”。迎春跑起来像只小鹿,黛玉追得首喘气,宝玉故意把手绢丢给探春,惹得她追着他满院子跑。

“元丫头,”贾敏摸着茶盏,“你前日说要教孩子们管账,可还行?”

贾元春点头:“昨日我让他们算月钱——每人二两,五个人是多少。宝玉用玉麒麟数,数到第十个时,把自己的麒麟都摆出来了。”

她从袖袋里摸出个小本,上面记着孩子们的算术作业:“玉儿算的是‘二加二等于西’,写得歪歪扭扭;二姐姐算的是‘三加三等于六’,字迹最工整;探春算的是‘五减二等于三’,说要管自己的月钱……”

贾敏翻着本子,突然停在一页——上面画着个歪歪扭扭的算盘,旁边写着“迎春算”。她摸着那行字,眼泪滴在纸上:“我从前总觉得,迎春像朵开不艳的花,可现在……”

“她只是缺把阳光,”贾元春望着迎春,她正蹲在地上,教惜春用算筹摆“人”字,“现在有了,她开得比谁都好。”

正说着,贾环缩着脖子站在院门口,手里攥着块烤红薯,指甲缝里沾着泥。他望了望教室里的热闹,又低下头,转身要走。

“环弟弟!”贾元春喊住他,“来和我们一起玩呀?”

贾环吓了一跳,红薯掉在地上:“我……我不玩,我娘说这是姑娘们的蒙学。”

贾敏走过去,蹲下身替他捡红薯:“环儿,这是咱们贾府的蒙学,不分姑娘小子。你要是想来,姐姐们欢迎你。”

贾环望着她,眼里闪过一丝光,又迅速暗了下去:“我娘说,我是庶出的,不该和他们比。”

贾元春蹲下来,和他平视:“环弟弟,你知道‘人’字怎么写吗?两笔,互相支撑。咱们贾府的人,不管嫡庶,都是这两笔。”她摸出块桂花糕,“来,和我们一起学,姐姐教你写‘人’字。”

贾环盯着桂花糕,又看了看教室里的孩子们——探春正把算筹分给他一半,宝玉举着玉麒麟喊:“环弟弟,来和我比赛!”迎春蹲在地上,用树枝在泥里画“人”字。

他咬了咬嘴唇,终于伸出手:“我……我要学写‘人’字。”

贾敏望着这一幕,突然想起自己在林家的日子——那时黛玉总问“为什么没有小哥哥陪我玩”,她只能摸着女儿的头掉眼泪。可此刻,梨香院里的孩子们,正用最单纯的善意,把那个缩在角落的小身影,拉进了阳光里。

“元丫头,”她轻声说,“你这蒙学一举办,倒是让府里的孩子们都有了自信。。”

系统光屏在贾元春眼前闪烁:【贾府下一代教育修正进度:60%】。

夕阳把石榴树的影子拉得老长,孩子们的笑声飘出梨香院,惊起了檐下的麻雀。贾元春望着他们——黛玉正教贾环用蜡笔画“人”字,宝玉和探春在比赛算筹,迎春和惜春凑在一起,用算筹摆“和”字。

她突然明白,所谓“蒙学”,不是教几个字、几道题,是教这些孩子知道:他们值得被疼,值得被爱,值得站在阳光里,堂堂正正地说一句“我是贾府的孩子”。

“环弟弟,”她走过去,“咱们一起写‘人’字,好不好?”

贾环重重地点头,手里的蜡笔在纸上画出歪歪扭扭的两笔——像两棵小树苗,互相支撑着,往阳光里长。


    (http://www.wxgxsw.com/book/fhcac0-3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