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夜色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章 夜色

 

暮色染透窗纸时,姜家小院飘起阵阵饭香。沈明昭蜷缩在姜小满意识深处,看着桌前狼吞虎咽的姜老爹,又瞧着三两下就将一碗糙米饭扒完的姜小满,喉咙像被什么东西哽住。

这两人举手投足间迸发的气势,哪像普通猎户父女?分明是深藏不露的江湖高手。她咬着下唇,暗暗后怕:先前莽撞行事,不会真踩到人家底线了吧?若姜老爹知晓女儿身体里还住着个镇北侯府的魂魄,会不会一斧头…… 想到这,她在心底哀嚎,早知道附身在普通农家女身上多好,何苦卷入这充满未知的局面。

饭后,院中的月光被树影筛成碎银。姜小满擦了擦嘴,缠着姜老爹比试拳脚:“爹,今日在城里露了怯,可得跟您好好讨教讨教!” 她的眉眼亮晶晶的,手里握着根枣木短棍,活像只跃跃欲试的小豹子。沈明昭透过姜小满的眼睛,看着姜老爹宽厚的手掌搭上女儿肩头,父女俩一攻一守间,棍风裹挟着草屑纷飞,惊起墙角沉睡的蟋蟀。

夜深人静,油灯将熄。姜小满躺在床上,翻了个身,轻声开口:“怎么,被我和老爹吓到了?一整天都没出声。” 沈明昭犹豫片刻,终于忍不住问道:“你这一身功夫,到底怎么练出来的?”

“打小练的。” 姜小满望着窗外的月亮,声音带着几分怀念,“听爹说,我三岁前病得厉害,药罐子不离手。等身子稍微硬朗些,他就教我扎马步、耍棍棒,说‘流汗总比流泪强’。刚开始时,腿抖得站都站不稳,夜里疼得首掉眼泪……” 她忽然笑了,笑声清脆如银铃,“不过现在想想,倒也没什么过不去的坎儿。种地要扛锄头,打猎要追野猪,哪样不辛苦?”

沈明昭心头一颤。记忆里,自己的绣房永远飘着熏香,案头摆着笔墨纸砚。不想练琴时,祖母会笑着把她拉去吃桂花糕;不想读书时,嬷嬷会悄悄藏起书本。可眼前这个女孩,却在汗水与伤疤中,把苦日子熬成了甜。

“你真幸福。” 沈明昭喃喃道,声音里藏着连自己都没察觉的羡慕。

姜小满诧异地挑眉:“镇北侯府的千金小姐,居然羡慕我这个村姑?”

月光爬上床沿,沈明昭的思绪飘回北疆的战场。“我是被宠着长大的,可娘亲走得早,爹爹守着边关,一年到头见不着几次面。去年及笄礼,满朝文武都来了,唯独缺了他……” 她顿了顿,声音低下去,“哥哥也是匆匆来、匆匆走,我连他新添的伤疤都没来得及细看。”

姜小满沉默良久,忽然轻轻 “哼” 了一声:“你祖父和爹爹守护着天下百姓,这是多大的功德!虽说聚少离多,可你往大街上随便一问,谁不夸镇北侯府满门忠烈?” 她翻了个身,把脸埋进枕头,闷声说,“我爹只会打猎,但他会把最肥的兔子留给我,会在我摔破膝盖时背着我翻两座山找大夫…… 家人嘛,哪有什么高低之分。”

窗外的月光愈发清亮,沈明昭望着姜小满恬静的睡颜,第一次觉得,这个与自己共享一具身体的女孩,像一团温暖的篝火,照亮了她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是夜,玄清道长踏着月色回到了青云观,而玉真小道长也终是寻到了机会将信递到了玄清道长手中。

玄清道长看着手中的信,倍感疑惑。

沈明昭?沈大小姐不是病倒在镇北侯府吗?出城时还看到城门口贴的寻医告示。难道自己刚离开镇北侯府不到一天,沈大小姐就醒了?不对,这笔力不像是一个大病初愈的人写出来的。

“玉真,这信从何而来?” 玄清指尖着纸页边缘,眉头拧成川字。

小道士挠着道髻,歪头回忆:“是位姑娘递的!昨日她跟着大理寺的人入的观,借了观内笔墨写的信。今日又来过一趟,在观内枯等了一个时辰才走。”

“她可曾留下姓名?” 玄清将信笺凑近烛火,试图从纸纹中看出端倪。“那姑娘有没有说她叫什么名字?”玄清道长又问。

“没问呢?”玉真感到很诧异,“难道这姑娘信上没署名?”

玄清道长看着信思索片刻,觉得一头雾水。“没事了,你下去吧!若她再来,即刻引到藏经阁”

“是!”玉真松了一口气退下了,这姑娘交办自己的事总算完成了,不知道那姑娘明日会不会来。

玄清再次展开素白信笺——信上只写了希望能求见玄清道长,有奇闻异事相商。但这信上的署名确实是沈明昭,且这笔迹与之前送过来沈明昭抄的经书上字迹也是一致的。

玄清道长苦思冥想,仍然找不到一丝头绪,这样看来,最好与镇北侯商议一下。况且今日匆忙回来也是为了翻阅观中的书籍,看看能否找到一丝线索。

这一晚的京城内外有人欢喜有人愁,不少高门大户的灯亮到三更才熄灭。


    (http://www.wxgxsw.com/book/fhjcdf-1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