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水井洗濯(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9章 水井洗濯(下)

 

"苏先生,别来无恙。"

那声音熟悉得令人心惊。苏明远抬头一看,竟是诗会上那位对他百般刁难的张学政,此刻正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居高临下地望着他,眼中满是讥讽。

"张大人。"苏明远连忙放下衣物,整理衣冠,拱手行礼,"不知大人何故来此乡野之地?"

"本官奉命巡视各乡村学政,恰好路过此地,听闻苏先生在此,特来一访。"张学政缓缓下马,目光扫过苏明远身旁的洗衣池和潮湿的衣物,嘴角泛起一丝冷笑,"只是没想到,堂堂读书人,竟做起妇人之事,当真有趣。"

这番嘲讽让在场的村妇们面面相觑,不敢作声。苏明远自己也感到一阵窘迫——在这个男耕女织、分工明确的时代,男子洗衣确实是不合常规的行为,更何况是读书人。

"大人见笑了。"他保持镇定,"在下不过是闲来无事,体验民间疾苦,以便教导学童时能更贴近民情。"

"哦?体验民情?"张学政冷笑道,"苏先生志向高远,令人钦佩。只是,本官总觉得先生行止异常,与寻常读书人大相径庭。前日诗会上的那首疑似抄袭之作,加上今日这番奇怪举动......"

他故意拖长声调,目光如刀般锋利:"苏先生莫非另有隐情?"

此言一出,西周顿时鸦雀无声。村妇们虽不明白其中深意,却也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威压。苏明远心头一紧,意识到张学政这是在公开质疑他的身份,甚至可能暗指他不是真正的读书人,而是某种冒牌货。

在这个身份等级森严的社会,这种质疑无异于釜底抽薪,首指根本。

"大人误会了。"苏明远不卑不亢地回应,"在下苏载,清溪村人,自幼读书,虽才疏学浅,却从未有过欺瞒之举。至于诗作,确为原创,若有雷同,实属巧合。"

"巧合?"张学政冷哼一声,从怀中掏出一本薄册,"本官特意带来了《江南文集》,苏先生不妨一观,看看这巧合有多么令人惊讶。"

这一举动让苏明远心头一震。原来《江南文集》确实存在,而非张学政凭空捏造!他强作镇定,接过书册,翻到张学政指的那页,只见上面确实有一首与他在诗会上所作极为相似的诗作,尤其是最后两句,几乎一字不差。

"这......"苏明远一时语塞,额头渗出冷汗。这种情况他无法解释——他确实没有抄袭,但诗句相似的事实又无法否认。这让他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苏先生可还有何解释?"张学政咄咄逼人,语气中满是胜券在握的得意,"本官作为学政,最恨文章抄袭之风。若苏先生确有此行,恐怕县试之路......"

话未说完,一声女声却突然打断了他:"大人此言差矣!"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素雅长裙的款步而来,手中持着一把油纸伞,气质高雅,举止不凡。

"这位是......"张学政皱眉问道。

"在下吴氏,是县城布商吴恒之妻。"上前施礼,声音清脆有力,"方才听闻大人谈及《江南文集》,不禁想起一事。此书初版于十年前,编者乃江南诗人钱明逸。然吾父与钱氏有旧,曾言钱氏晚年多有托名之作。这部文集中,至少有三分之一并非原创,而是钱氏搜集民间佳作,稍加修改后署上自己名字。"

这番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在张学政心头。若吴氏所言属实,那么指责苏明远抄袭的根据就不再坚实。毕竟,谁也无法断定那首诗的真正作者是谁,或许正是某位无名氏的作品,被钱明逸收录而己。

"这位夫人所言,可有证据?"张学政不甘心地追问。

"家父藏书万卷,其中不乏钱氏手稿及书信,足可佐证。"吴氏从容回应,"若大人不信,可亲往一观。"

张学政面色阴晴不定,显然没料到会有人出面为苏明远辩护,且理由如此充分。他沉默良久,最终冷冷一笑:"既如此,此事暂且搁置。不过,苏先生的奇特行为,本官仍会密切关注。县试在即,能否脱颖而出,还得看真才实学。"

说罢,他翻身上马,扬长而去,留下一地尘土和未解之谜。

"多谢吴夫人解围。"待张学政走远,苏明远由衷感谢道,"若非夫人及时出现,在下恐难脱身。"

"苏先生无需多礼。"吴氏微微一笑,"先生教导小女有方,此乃报恩之举。只是,那位张学政似对先生怀有成见,县试之路恐多波折,还望先生多加小心。"

"夫人所言极是。"苏明远点头,眉头紧锁,"只是,方才夫人所言《江南文集》一事......"

"此言倒非虚构。"吴氏神秘地笑了笑,"钱明逸确有其人,《江南文集》也确实存在。至于其中作品真伪,却非外人所能尽知。张学政手中的版本,不过是江南书坊常见之物,真正的珍本另有收藏。"

这番话让苏明远若有所思。看来这位吴夫人并非简单的商子,身份背景恐怕颇为不简单。

"无论如何,夫人解围之恩,苏某铭记于心。"他郑重地说。

吴氏摇摇头,语气忽然变得严肃:"先生若真心感激,便用心教导小女,让她不负此生才情。女子在这世道,欲求一线光明,实乃千难万难。"

苏明远听出了她话中的辛酸和期望,不禁肃然起敬。在这个女子地位低下的时代,吴氏能如此重视女儿的教育,实属难得。这也与他作为现代人的价值观不谋而合。

"夫人放心,无论前路如何,我必倾囊相授,助令爱成才。"他真诚承诺道。

吴氏满意地点点头,转身离去,裙裾在泥泞的路上划出一道优雅的弧线,背影里满是坚韧与骄傲。

目送吴氏远去,苏明远提起洗好的衣物,心事重重地返回家中。今日的水井洗濯之行,本应是一次简单的生活体验,却意外演变成一场身份危机和权力博弈。张学政的针对、《江南文集》的谜团、吴氏的神秘身份,每一个细节都令人深思。

回到家中,他将潮湿的衣物小心地挂在院子里的竹竿上,任凭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水珠顺着布料滴落,在青石板上留下一个个小小的痕迹,就像时间的泪水,悄无声息地消融在历史的长河中。

"水井洗濯,不过是生活的一隅,却也映照出世态炎凉。"他喃喃自语,目光投向远方,"在这陌生的时代,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每一个选择都可能牵动命运的走向。"

傍晚,刘亮匆匆赶来,神色焦急:"先生,听说张学政今日来访,可有为难之处?"

苏明远将事情经过简要告知,刘亮听后脸色凝重:"这位张大人来头不小,乃是知府亲信,掌管一县学政大权。若他存心针对先生,县试恐怕......"

"我明白。"苏明远打断他的话,"无论如何,既来之则安之。县试在即,静心备考最要紧。至于张学政的刁难,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刘亮点头赞同,却仍有所担忧:"只是,先生今日亲自洗衣一事,己在村中传开。有人赞先生平易近人,不拘礼法;也有人议论先生行为怪异,不似读书人体统。"

"清者自清。"苏明远淡然一笑,"我行我素,无愧于心足矣。"

天色渐暗,苏明远提灯回到书房,取出前身留下的几卷书册,细细翻阅。在那些泛黄的纸页间,他似乎寻找着某种线索,某种解释,或许能解开张学政敌意的谜团,也或许能解释《江南文集》与他诗作相似的奇事。

"或许,这一切都不是偶然。"他轻声自语,目光落在案上那盏摇曳的油灯上,"就像这水井洗濯,看似平常,却揭示出生活的本质与人性的复杂。"


    (http://www.wxgxsw.com/book/fhjgdg-3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