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凌江府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章 凌江府

 

“小姐孤身一人送我等回内地,莫不是要步张将军的后尘?”

冯大人的话不止是在吓唬我。

张将军是前朝时候的人,当年东夷犯边。他劫持了光头太守,要他立下文书,起兵共抗东夷。

后来东夷的兵退了,他为了顾全光头太守的面子,起身将那光头太守礼送出境,反而被那光头太守扣押。16 岁的少年将军。56 岁去世,40 年的囚禁生涯。

贺兰、皿方时、还有他冯大人,都是我在做无本买卖的时候请上船的。

而今我又学着当年张将军的样子,只身一人送他们回去,自己的亲信随从谁都没带。

只有冯大人的几个童仆,和皿方时的丫头更何况我还是朝廷通缉的要犯。怎么看都像是要步张将军的后尘了。

“珊瑶贤妹,你若肯同愚兄去歧池过的恩怨便可既往不咎。否则……”

“否则玩腻了卖到窑子里?”

皿方时的脸色有些难看。

“方时乃怜香惜玉之人,我家法府森严由不得妹妹造次。”

“所以我要在这里造次”

其实真正不敢造次的是皿方时,他与那些太监子弟来往,窃食地实权的事情,我这有他十足十的把柄。

他什么意思?他说我孤身一人,回到内地身边又没有自己嫡系的熟人在身边,很难说不会被冯大人绑去,移交给朝廷治罪。所以当下能保住我的,按道理也就是他。百年的歧池,千年的郢室。连贺兰也在一旁给我使脸色,叫我对皿方时说软和话。

“若是小姐肯自首,本官愿……”

“就是我自首带不来一兵一卒,谁信我是冯子云?”

听到冯子云三个字,冯大人和皿方时都变了脸色。

“姑奶奶小点声不要命了。”

瞧他皿方时的那点出息,真的叫人瞧不上……

冯大人虽然回来,但是因为被贼人,也就是我掳去,所以他现在是带罪之身,以后要想在官场上能立住脚,也只能是招安所谓的冯子云部下,但实际上,他在海漂船上待了那么久,也该晓得那边不是我一个人能说了算的,所以让我回去传通风报信,比抓了我,更有价值。

我叫不来一兵一卒,谁信我是冯子云?谁会信冯子云是个是个从大宅门里出来的家生奴婢。

“珊瑶小姐!”

真是奇怪。她竟然认了我冯子云做妹妹,可还是叫我徐珊瑶的旧名。

“想你是凌江徐氏的姑娘。此时绕道凌江府,可是要投……”

他没好意思说出投案自首的话。

“大人多虑了。我家虽号称是凌江徐氏,可实际上我却从小没在凌江府待过一日。”

“那你这一嘴的临江口音……“

我当时便用一水的京片子回他。

“大人。你家的佣人哪来的?”

“各处雇来的,或是买来的。”

“这就是了。这大宅门里用人讲究的是知根知底。都是从原籍的老家带来的。所以这凌江徐氏,哪怕三西代都在京师,终究还是一嘴子的老家味道。不为别的自幼就与这些佣人们朝夕相处。”

在凌江府,我根本就没有半个熟人,谁能认得出我来?是有一些徐家的家奴从府上被贬回庄子里去。徐府的规矩甚严,不得主家允许。也不得进城,能碰见熟人?哼,那那真是闹市里捡到金元宝,撞大运了。

终究还是失算了,一些古老的物件虽然没有生命,却似乎遵循着冥冥之中的一种宿命。始终认得自家的主人。

顿时看见,老大的冯字映入眼帘。

一座破败的府邸,应该是泰安年间的旧物,那时的匠人时兴这个风格。

虽比不得徐府,也是比较体面的两头大石狮子,但工艺应该不是凌江风格的。

因为除了凌江的徐氏之外,其他原籍凌江的几大家,他们在京城的宅院也都不是这类样式。

我看到了这一幕,便对冯大人讲。说来也是本家,不进来瞧瞧吗?

他,我,皿方时,还有贺兰,我们西个人推开了大门。进来之后,只见里边一片惨淡的破败景象。几只小羊在那里啃着草。破旧的屋宇也己经结满了蛛丝……

奇怪的是祠堂看着也比较干净,我正要上前去便听见了一声断喝……


    (http://www.wxgxsw.com/book/fi0dih-4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