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与黔州大曲交锋(2000)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十二章 与黔州大曲交锋(2000)

 

2000年的清明,没有雨丝缠绵,只有北方卷来的沙尘,给黔北大地蒙上了一层昏黄的薄纱。这本是祭奠先人、寄托哀思的时节,省城报亭最显眼的位置,却被一份触目惊心的报纸头版占据。斗大的黑体字像一把把淬毒的匕首:“喝得起的老字号!黔州大曲全系降价30%!!” 广告铺满了整个版面,背景是喜庆的红色和堆积如山的酒瓶,充满了挑衅的意味。下方一行小字更显诛心:“让传统回归百姓餐桌,拒绝奢侈泡沫!”

消息像瘟疫般瞬间传遍了兴茅酒业。袁兴茅站在一号仓库巨大的卷帘门前,里面堆积如山的景象让他胸口发闷。刚灌装完毕、贴着崭新标签的新酒,在昏暗的灯光下反射着冰冷的光泽,原本象征着丰收与希望的堆积,此刻却成了沉重的负担,几乎要压垮仓库的横梁。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新酒气息,此刻闻起来却带着一股滞销的酸腐味。他手里紧紧攥着那张刺眼的黔州大曲宣传单,纸张被捏得变形,指节因过度用力而泛白,手背上青筋虬结。

“袁董,黔州大曲这是要掀桌子啊!”营销总监王明,一个精干的中年男人,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语气焦灼,“他们这是瞄准了我们的腰部产品,价格首接腰斩!下面经销商都慌了,好几个大区的电话都打爆了,都在问我们怎么办?要不……我们也跟?先把库存清掉一部分?不然现金流……”他没敢说下去,但“断裂”两个字像幽灵一样悬浮在仓库压抑的空气里。

“跟?”袁兴茅猛地转过身,声音不高,却像冰凌碎裂般刺骨。他盯着王明,眼神锐利如刀,“黔州大曲是什么?靠勾兑起家,历史不过二十年!降价30%?他们那酒的成本线在哪里?他们玩得起,我们呢?”他冷笑一声,手中的宣传单被“嗤啦”一声撕成两半,再撕,碎纸片如同被击落的鸟羽,纷纷扬扬飘落在冰冷的仓库地面上。“跟他们打价格战,是拿兴茅的百年基业去填他们的臭水沟!是慢性自杀!”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怒火,眼神恢复了一种近乎冷酷的清明。“通知文化宣传部,所有人员,半小时后小会议室紧急会议!”他大步流星地走出仓库,皮鞋踩在水泥地上发出急促而坚定的回响。风卷起地上的碎纸片,打着旋儿,像一场小小的、不祥的葬礼。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袁兴茅没有坐,他站在白板前,拿起油性笔,在上面重重写下西个字:“**文化壁垒**”。他环视一周,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黔州大曲想打价格战?好,我们奉陪!但不是用降价,是用他们永远偷不走、学不会的东西——兴茅的魂,兴茅的根!”

他拿起一份初步的策划案草稿,用钢笔在上面快速圈画,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战前的排兵布阵。“第一,”他点着其中一个圈,“立刻筹备‘中国酒道传承与发展国际研讨会’!规格要高,声势要大!给我请故宫博物院的顶级专家,特别是研究明清宫廷器物的!主题就围绕——‘从宫廷御酒到民族瑰宝:中国白酒的文化密码与工艺传承’!”他顿了顿,目光如炬,“重点,要突出我们兴茅‘菊花心’曲块工艺的历史渊源!”

“第二,”他的钢笔移动到另一个圈,“同步启动大型纪录片拍摄!名字就叫——《兴茅:流淌的文化,不灭的匠心》!找省电视台最好的团队,钱不是问题!内容要深挖,从赤水河的水源、本地红缨子高粱的特性、传统制曲踩曲的工艺细节,到老酒窖的微生物环境、勾调大师的味觉记忆……给我拍出史诗感!拍出不可替代性!要让全世界看到,我们卖的不仅仅是酒,是活着的文化,是流淌的历史!”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只有袁兴茅掷地有声的话语在回荡。王明等营销人员眼中先是惊愕,随即爆发出狂热的钦佩。文化部的负责人则激动得脸色发红,仿佛被注入了强心剂。一场没有硝烟的文化反击战,在袁兴茅的运筹帷幄下,悄然拉开序幕。

一个月后,“中国酒道传承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在省城最顶级的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巨大的水晶吊灯下,高朋满座,镁光灯闪烁不停。来自故宫博物院的资深研究员张教授,戴着白手套,小心翼翼地捧起一个兴茅提供的、造型古朴、釉色温润的明代老酒瓶。他对着话筒,声音洪亮而充满权威:“诸位请看,这种独特的‘菊花心’曲块成型工艺,绝非现代产物!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之《曲蘖》篇中,就有明确记载:‘造面曲……叠积成块,中裂菊纹……’ 这正是兴茅酒厂至今仍在严格遵循的‘菊花心’工艺!这是活着的工艺化石,是中华酿酒文明的活态传承!其价值,岂是简单的价格可以衡量?”

张教授的话音刚落,台下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代表纷纷举起相机、手机,对准那个承载着历史荣光的老酒瓶和台上侃侃而谈的权威专家,兴奋地拍照、录像。闪光灯此起彼伏,将这一刻定格为兴茅文化底蕴的辉煌见证。人群中,几位黔州大曲派来的代表,脸色铁青,坐立不安。他们精心策划的价格攻势,在这厚重的文化壁垒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甚至有些可笑。他们试图记录什么,但举起的笔和本子,显得格外尴尬。

后台的监控屏幕前,袁兴茅静静地看着这一幕。他的儿子小柱站在旁边,少年清澈的眼中充满了崇拜和一丝懵懂。“爸,他们黔州的人脸都绿了!真解气!”

袁兴茅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嘴角勾起一抹深邃的笑意,眼神却锐利如鹰。“柱子,看到了吗?最高明的战争,不是拼谁的血流得多,而是让敌人不知不觉,跟着你制定的规则跳舞。”他指着屏幕上黔州代表窘迫的身影,“他们想打价格战,我就拉他们上文化的擂台。在这个擂台上,他们连站着的资格都没有。”

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就在研讨会结束,袁兴茅准备离开后台时,秘书脸色凝重地递给他一个普通的白色信封,没有署名。“袁董,刚在您休息室的桌子上发现的。”

袁兴茅皱眉拆开,里面只有一张从旧笔记本上撕下来的泛黄纸页,上面是几行用蓝色圆珠笔潦草写下的字迹,字里行间透着一股阴冷:

> **“袁大老板,文化牌打得漂亮!可别忘了,你烧锅炉起家时有多狼狈!**

> **三年前(1998)你下令集中销毁的那批‘问题基酒’的酒糟里,埋的可不只是废料……**

> **想知道里面藏着什么吗?去找找当年的退货单吧,特别是‘郑城王记’那批货的底单!**

> **——一个‘念旧情’的人”**

纸页从袁兴茅手中飘落。后台喧闹的人声仿佛瞬间远去,一股寒意从脚底首冲头顶。1998年,郑州市场危机,那批被投诉“有异味”被迫紧急召回、最终被他力排众议下令彻底销毁的基酒……那些在焚化炉里腾起的黑烟……难道里面真的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个匿名的“念旧情”的人是谁?他到底知道多少?“郑城王记”……这个久违的名字,像一根毒刺,狠狠扎进了他的心里。刚刚建立的辉煌文化壁垒,瞬间被这张小小的纸条撕开了一道渗血的裂缝。

---


    (http://www.wxgxsw.com/book/fjghdg-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