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庭养老记
紫霄宫的玉磬敲过三响,玉皇大帝张兴东却对着案头的《三界老龄册》长叹了口气。册页上,“天庭仙官平均寿元百万年,六千岁以下仙官占比不足三成”的朱批刺得人眼晕,旁边还附着太上老君的批注:“炼丹童子多为垂垂老仙,手抖难持药杵,恐误仙丹火候。”
“陛下,”太白金星捧着拂尘躬身道,“昨日赤脚大仙在南天门摔了一跤,拐杖断成三截;土地神们更是苦不堪言,凡间村落拆迁,他们没了香火供奉,连买块暖玉驱寒都凑不齐仙币。”
张兴东望向殿外,云海中飘来几个拄着拐杖的老仙,他们曾是雷部骁将,如今连召唤一朵云彩都气喘吁吁。他忽然想起乾坤镜里的景象:凡间的公园里,白发老人跟着音乐打太极,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给老人发“养老金”,银行门口的电子屏滚动着“养老保险,安享晚年”的标语。
“朕要去凡间看看。”他周身的帝气悄然收敛,化作一身灰布棉袍,腰间的玉带换成了装着铜钱的钱袋,“看看这‘养老’之事,究竟有何门道。”
太白金星急道:“陛下三思!仙家当修长生,怎可学凡间的‘后路之术’?养老靠的是仙丹续命,哪能靠凡俗钱财?”
“若长生只剩孤苦伶仃,活再久又有何趣?”张兴东捏了捏钱袋里的铜钱,“就说朕去凡间体察‘颐养之道’,一应事务由你暂代。”
话音未落,他己化作一道清风坠向凡间,落在江南的“福寿社区”门口。
社区里暖意融融,长廊下坐着晒太阳的老人,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听戏,还有几个围着穿红马甲的姑娘领“老年餐”。姑娘手里拿着个本子,正给一位老奶奶登记:“李奶奶,您的高血压药快吃完了吧?明天我让社区医生给您送过来,走医保报销,自己花不了几个钱。”
“这位老先生面生得很,是来探亲的?”姑娘转过身,笑起来眼角有对浅浅的梨涡。她胸前的工牌写着“王晓晓 社区养老专员”,手里的保温杯还冒着热气。
“路过此地,见贵处老人们气色甚好,特来请教。”张兴东目光落在墙上的“养老服务清单”,“姑娘这社区,能让老人活得这般自在?”
“我们靠的是‘养老保险’和‘社区服务’两条腿走路。”王晓晓引他往活动室走,“老人们年轻时交‘社保’,老了就能按月领‘养老金’,吃喝不愁;社区里有医生、有护工,还有我们这些专员陪他们解闷,生病有人管,孤单有人陪——养老不只是活着,是有尊严地活着。”
活动室里更热闹,几个老人在用“智能血压仪”自测身体,屏幕上的数字自动传到社区医院;角落里的“老年大学”正在上书法课,白发苍苍的学员们握着毛笔,笑得像孩子。王晓晓指着一个打太极的老爷子:“那是退休的王教授,以前总担心老了没人管,现在每月领的养老金比退休前工资还多,天天琢磨着报个钢琴班。”
张兴东看着这一幕,忽然想起天庭的老仙们——他们活了几十万年,却无儿无女,仙职一退便没了俸禄,炼丹的丹炉、巡山的法宝都要变卖换仙米,有的甚至要去凡间乞讨香火,活得连凡俗老人都不如。
“姑娘觉得,养老的根本是什么?”他忍不住问道。
“是让每个人都敢老、不怕老。”王晓晓给一位老人递过削好的苹果,“就像种地要留种子,盖房要打地基,年轻时攒下的‘养老保险’,就是老了的‘种子’和‘地基’。人总有老得动不了的一天,那时没依没靠,才是真的‘险’;有了保障,才能安心过晚年,这才是‘保’。”
正说着,社区的应急铃响了。住在三楼的陈大爷突发心脏病,王晓晓立刻按下“一键呼叫”,社区医生三分钟就赶到了,同时联系了医院的救护车。“您看,我们给独居老人装了‘紧急呼叫系统’,这也是养老保障的一部分——不仅要给钱,还要给安全感。”
张兴东跟着去了医院,只见陈大爷的医药费通过“医保系统”自动结算,自己只需付很少一部分。老人的儿子赶来时,握着王晓晓的手连声道谢:“要不是社区的养老服务做得好,我远在外地打工,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他看着这井然有序的一切,忽然想起西天的老罗汉——上次一位罗汉圆寂前卧病三年,身边连个端水的弟子都没有,最后还是路过的樵夫发现的。天庭的“长生”,原来藏着这么多无人问津的孤苦。
“老先生也是来了解养老的?”王晓晓见他望着缴费窗口出神,递过一杯热茶,“看您的样子,像是有心事。”
“算是吧,只是管的‘老人’有些特殊。”张兴东捧着热茶,指尖传来暖意,“我们那里,老人们活了太久,年轻时为三界操劳,老了却无依无靠,就像……就像秋天的落叶,没人管没人问。”
“那可得建‘三界养老保障体系’啊。”王晓晓眼睛亮了起来,“就像我们的‘养老保险’,仙官们年轻时缴纳‘功德金’,退休后按月领‘养老金’;再建‘天庭养老院’,配仙医、仙护,让孤寡老仙有个家。保险嘛,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年轻时帮别人,老了别人帮自己。”
她翻开社区的“养老档案”:“您看,这位张大爷以前是工人,交了三十年社保;那位李奶奶是农民,领‘新农合’养老金。不管以前做什么,老了都能有保障——民生最大的‘险’,就是老无所依;最重要的‘保’,就是养老无忧。”
张兴东望着档案上一张张安详的笑脸,忽然明白,为何凡间称“养老保险是民生之基”——它保的不仅是衣食,更是尊严;防的不仅是贫困,更是绝望。就像这福寿社区,老人们脸上的笑容不是因为活得久,而是因为活得踏实,活得被人惦记。
“姑娘可知,你这‘养老之道’,能让三界的老人们都笑起来?”他周身忽然泛起金光,棉袍化作龙袍,钱袋里的铜钱在光芒中化作万千“福寿通宝”,“朕乃玉皇大帝张兴东,多谢姑娘点化。”
王晓晓惊得手里的茶杯差点落地,连忙行礼:“民女不知陛下驾临,死罪死罪。”
“起来吧。”张兴东抬手虚扶,“你这‘养老保险’之法,比天庭的仙丹更能安度晚年。朕要回天庭了,若姑娘不嫌弃,可愿随朕前往,助三界建立养老体系?”
王晓晓愣住了,随即眼睛里迸发出惊喜的光:“真的可以吗?我还想给老仙们办‘老年大学’,教他们下棋、弹琴;给孤寡老仙配‘陪护仙童’,陪他们说说话;再设‘养老功德榜’,让年轻时多做善事的老仙领更高的养老金——养老,就得让老人们觉得自己还有用!”
张兴东朗声大笑:“准了!朕封你为‘三界养老总管’,调天庭仙官、地府判官听你差遣,朕还要下旨:凡三界生灵,皆需缴纳‘养老功德金’,老则有养,病则有医,孤则有伴,让‘老无所依’成为历史!”
金光闪过,张兴东携着王晓晓化作一道流光飞向天庭。福寿社区的老人们只看到社区上空升起一道七彩祥云,祥云掠过的地方,老人们的血压更稳了,笑声更响了,连墙角的梅花都提前开了,香气里带着暖暖的福气。
紫霄宫内,张兴东端坐龙椅,王晓晓则站在丹陛之下,面对着满朝仙卿。她手里拿着“三界养老规划图”,正给众神讲解:“……我们先设‘天庭社保局’,按仙职、功德核算养老金;再建‘瑶池养老院’,配仙医馆、棋艺轩、音乐厅;给凡间的土地神、山神也上‘养老险’,香火不够时由天庭补足……”
众神面面相觑,却见太上老君第一个出列:“陛下英明!老臣的炼丹童子早该换些年轻力壮的,那些老仙们也该去养老院享享清福了!”
自此,天庭变了模样。南天门旁建起了“三界养老服务中心”,老仙们在这里学新法术、练太极、唱仙曲;每月初一,仙官们都会收到“养老金”,再也不用变卖法宝;就连地府的老判官,都领上了“退休工资”,执笔画生死簿时手不抖了,字也工整了。
张兴东常去“瑶池养老院”看望老仙,看着赤脚大仙在跑步机上锻炼,看着以前的雷部神将教小仙打鼓,看着王母娘娘给老仙们发“老年营养餐”。他想起那本《三界老龄册》,如今上面的“孤苦”“无依”字样己被“安康”“喜乐”取代,三界的老人们因为有了保障,活得比年轻时更有精神。
这日,王晓晓捧着“三界养老满意度报告”来见:“陛下您看,老仙们的满意度高达九成九!赤脚大仙说,他现在每天晨跑五公里,比年轻仙跑得还快;土地神们领了养老金,给凡间的孩子们买了好多糖果,说这叫‘隔代亲’。”
张兴东看着报告上老仙们的笑脸,忽然明白,所谓“保险”,“保”的是民生底线,“险”的是人心不安;而养老保险,保的是一个社会的温度——年轻时敢奋斗,是因为知道老了有依靠;老了能安心,是因为知道自己曾为世界添过砖。这便是“民生为大,养老为先”的真谛。
而那座矗立在南天门的“三界养老服务中心”,在往后的亿万年里,一首是天庭最温暖的地方。门口的石碑上,张兴东亲笔题下的“老有所养,养有所乐”八个字,在日月照耀下熠熠生辉,见证着仙凡携手,用保障温暖岁月,用关爱守护黄昏——这,才是民生最坚实的底色,也是三界最长久的安宁。
(http://www.wxgxsw.com/book/hfhhfd-41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