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过寿(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3章 过寿(十)

 

日本武士阶层虽然破产,但百年底蕴却不能被一朝抹杀。日本自唐初白江口之战惨败后,开始学习华夏中原文化,逐渐与中国接轨,及至明末,众多明朝遗民东渡日本,使得本来就崇信儒学的日本,在程朱理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展了阳明心学。相比于日本普通家庭,武士家庭的家传学问源远流长,这也使得一部分破产以后的武士阶层出身的年轻人,带着己有的学识,投入日本新的社会和阶层之中。

作为倒幕运动的元勋,有着“维新三杰”称号的西乡隆盛,在明治六年被赶出日本政坛。政治上己经失去前途的他,看到众多武士生活贫困潦倒、失意落魄,己经沦落到无法维持生计的地步,便把这帮人迅速聚集起来,想为他们谋一条出路。公元1877年,日本西南战争爆发,武士们成片成片的倒在机枪和炮弹的火力之下,往日最强大的武装集团的彻底失败,也标志着以西乡隆盛为首的传统日本武士阶级的彻底失败。

大量的传统武士因为无法登上新时代的渡轮,所以只能被历史长河所抛弃,而为了生存下去的年轻的从武士家庭出生的孩子们,就必须找寻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武士这面旗帜虽然倒下,但新兴的教师、官僚、军官、警察等新社会的职业,成了新武士们的归宿。

帝国主义时代,是一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时代。西方人以武力打开世界其他国家的大门,使得非西方国家被迫加入西方建立的新世界体系中。在这个体系里,只推行文治远远不够,想要不被欺辱,不被压迫,就必须大力发展武备,发展军力。当崇尚武力的武士们,同急需变革的日本社会进行新的融合之时,中央集权、武士道、军国主义以及向外开拓获取新的生存空间和利益,就成为日本国内各个阶级可以认同的观念。

想要向外扩张,仅靠陆军是不够的,海军就成了向外投送武力的最佳选择。日本也明白,要想使得日本发展,第一步就是必须大力发展奢侈的海军。

同时期的大清,虽然也在大力发展海军,但是与日本完全不同的是,大清并没有向外扩张的野心。作为传统的大陆军事强国,华夏文明孕育出来的各代王朝,适合生存以及耕种的土地才是统治阶层最迫切的需求,海外领地和海洋贸易并不是传统农耕文明的最大利益诉求。

光绪十七年(即公元1891年年初),日本为了要在国内制造积极扩充海军战备的舆论,并对中国舰队作战能力进行摸底,特别邀请北洋舰队正式访日。丁汝昌于6月26日率北洋舰队的精华——定远、镇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6舰,编队从威海卫启程正式访问日本。

日本的明治维新,其内核类似当年的秦国商鞅变法——以战争换取生存空间、以军事手段攫取更大的利益、以中央集权实现国力的快速提升、以新军事贵族形成军国主义统治的核心。日本统治阶层十分明确的一点,就是日本必须要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丛林闯出一片天,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称霸东亚。日本称霸东亚最大的对手就是大清,而日本要想打败大清,最重要的两个跳板就是朝鲜半岛和台湾。


    (http://www.wxgxsw.com/book/ichcff-1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