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过寿(十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4章 过寿(十一)

 

日本开始向外侵略的第一步,就是吞并华夏自古以来的附属国——琉球国(今日本冲绳县),第二步则是向朝鲜半岛进发,夺取向东亚大陆进军的通道。

朝鲜半岛是中日之间的缓冲带,朝鲜半岛的政权历代都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但朝鲜半岛的政权并不满足于只充当东亚朝贡体系体系当中的配角。在本身地理条件受限的情况下,拉拢外部势力就成为朝鲜半岛上的政权反抗中原王朝的唯一办法,而他们能拉拢的对象,有且只有一个——日本。

日本是游离在东亚朝贡体系的一个国家。唐朝在白江口一战打灭了日本政府和浪人的妄念,使得日本被迫加入唐朝建立的东亚乃至辐射到中亚的中华体系;及至元朝,蒙古人虽然在亚欧大陆上驰骋万里,但海上的复杂多变成为蒙古铁骑难以逾越的鸿沟;到了明朝,日本人对东南沿海的骚扰以及出兵朝鲜,也是为了向外扩张。历史证明了,日本人如果想要获得向外生存的空间,那就必须经略朝鲜。中国历朝历代没有让日本完成这个战略目标,但是到了大清,终于让日本人抓到了这么一次机会。

由于大清被西方列强扣开国门,维持了千年的东亚朝贡体系濒临解体,列强们首先针对的就是大清周围的各个朝贡国。由于西方列强是从马六甲海峡的方向来到东亚,所以东南亚的各个国家是先遭殃的,而身处于东北亚的朝鲜,就成了多方势力混战的一张棋盘。

英法想要朝鲜的通商特权,大清要维护自身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而日本同样也需要借助朝鲜半岛登上国际舞台,所以此时的朝鲜半岛,各方势力都在这里粉墨登场。

此时在东北亚朝鲜半岛博弈方有——英法中日俄,英法是西洋来的列强,中日是本地户,而俄国作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庞然大物,成为了制约日本发展的第二个巨人。此时有一个消息也从欧洲传来,俄国开始准备修建远东大铁路。

日本不仅要面对传统东亚旧势力体系衰弱的事实,也要面对世界强行交流带来的危局。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日本选择了一条完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以举国体制为基础、以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为底线,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的方式,从而实现国家崛起和民族腾飞的根本目标。

而此时的大清,对外交流的高官们不会进入他国的议会,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对于中华传统帝制的背叛。从上到下的各个阶级,都认为鸦片战争的失利只是因为大清的军事实力不如英法。只要在军事方面加大投入,把洋人打仗的那套学过来,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核心思想,大清依旧还是天朝上国。

面对着世界格局的剧烈变化,大清的统治集团丝毫没有感受到外部世界的气象万千。正如北洋水师一般,原本李大人的设想就是以铁甲舰为主,岸防炮台配合,建设属于中国人的“海上钢铁长城”。事实证明,这套建设海军的思路,不仅仅只是李鸿章李中堂个人的看法,同时也是满清统治集团的看法。从军事上来看,满清对于领土和海洋主张就只是防守,至于对外扩张或者对外发动战争,并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


    (http://www.wxgxsw.com/book/ichcff-11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